皇陵|我国首个水下皇陵出现,藏身湖底300多年,这是为谁而建造的?
杜甫有诗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科技之力,赋予人强大力量,然人力之于自然,终有力竭之时 。唯有以敬畏自然之心,方可因势利导,造福人类 。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中国,产生了灿烂夺目的文化成果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丧葬文化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今天,古时的丧葬文化已经成为了专家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而且在古代陵墓中的发现,为考古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实物证据 。
【皇陵|我国首个水下皇陵出现,藏身湖底300多年,这是为谁而建造的?】
文章图片
由于淮河河道狭窄,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流量,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沉积,使得淮河两岸的水灾日益严重 。很快,明朝朝廷意识到了淮河水患的严重性,于是命令治水能手潘季驯,解决此问题 。在进行一番考察之后,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淮刷黄”的治水方针 。
虽然这两条治水方针有其科学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蓄淮刷黄”这一方针导致洪泽湖水位不断上升,使得该湖的抗洪能力越来越弱 。等到了公元1680年,明祖陵被特大洪水淹没,自此,它沉入洪泽湖底近300年之久 。
文章图片
明祖陵所选的位置并不好,但这里是朱元璋家的祖坟所在,朱元璋害怕影响了风水,不敢将其迁葬到别处,只能在此修建祖陵 。为了建造这座祖陵,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大兴土木,而且改移河道、移土造山,用了整整28年才修建完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明祖陵最终藏身湖底约300年 。
明祖陵被发现之后,考古工作人员对这处皇陵进行了发掘、清理等工作 。由于明祖陵在水下时间太久,使得皇陵所有的木制建筑被毁,留下了只有一些石质文物,比如神道旁的21对石像 。
文章图片
自1997年至今,考古工作人员曾多次修复明祖陵,并命人在其周围修筑了2706米的防洪大堤,防止其再次被淹于湖底 。今天的人们可以前往江苏淮安的明祖陵镇,一窥水下陵墓的全貌 。
透过这件事情,人们应该明白人力往往无法胜过自然的力量 。不管是朱元璋的费尽心机,还是潘季驯等人的治水策略,后来的发展都证明他们失败了 。虽然如今的人类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但是,人类依然无法征服自然,只能因势利导地改造自然,人类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不要妄自尊大 。
推荐阅读
- 浙江大学|IEEE正式推行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 蚂蚁集团参与制定
- 村村|2021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 1085 亿件,同比增长 30%
- 央视财经|2021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 1085 亿件,同比增长 30%
- 北京|泡泡玛特将在北京打造首个线下乐园
- 王正阳|他是我国最小黑客,8岁利用漏洞一元买2500元商品,如今怎样
- 中国首个互联网货运安全运营标准发布
- 用户数|工信部谢存: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doodle|QQ浏览器上线2022年首个doodle
- 工具类|我国国内市场App数量为272万款,苹果App Store中国区为136万款
- 建设|我国海外仓总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