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被美国大幅报道

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一测年代,专家激动地跳起来
山洞对于今人而言,比较陌生,但在遥远的历史深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庇护场所,比如法国2万年前的拉斯科岩洞,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 。洞穴遗址是人类最远古、最亲密的家园,一座座在黑暗中沉默的山洞,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唤醒它的记忆,那么它将会以无声的方式,向我们“诉说”,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祖曾经是多么努力地活着!比如玉蟾岩遗址 。
考古|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被美国大幅报道
文章图片

【考古|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被美国大幅报道】对于这些珍贵的水稻粒,专家不敢怠慢,在妥善的保护措施下,它们被送进实验室做碳十四测定,结果出人意料,距今1.4—1.8万年,在场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地跳起来 。有人说至于吗?其实关于水稻的起源,在世界上一直有“印度说”、“珠江上游说”、“长江中下游说”,考古界争论不休,何时、何地、什么人、采用什么方法培育并栽培了水稻?这一直是个谜 。
考古|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被美国大幅报道
文章图片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水稻粒在时间上完全碾压之前的发现,专家鉴定其为栽培种,而且还保留有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 。有了这些实物资料,就可以研究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将水稻发展为“粮食”的 。这在学术界简直是个重磅消息,意义重大!
考古|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仅重0.03克,被美国大幅报道
文章图片

通过对玉蟾岩遗址的研究,一个个数字、文物,逐渐具体、清晰起来,有了形状、重量和细节 。可以遥想,彼时的玉蟾岩洞内,居住着一支先民,他们不仅善于猎杀各种山禽走兽,还能在河湖中捕捉鱼虾和螺蚌,山中的猕猴桃、野葡萄、朴树籽、梅等水果也是他们可以得到的 。或许他们尝试了栽培大量野生植物,终于找到了一种野生水稻,又经过无数次栽培失败后,终于有一天,他们惊喜地发现,收获了金灿灿的稻谷……
他们欢呼雀跃,喜极而泣,他们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今天的我们,然而隔了上万年 。如今,我们终于读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