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李斯助秦一统江山,却不得善终:他没有败给赵高,是败给自己
文|颜小二述哲文
有人曾将李斯和吕不韦相提并论,说二者不分伯仲,皆是大秦,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中让人赞叹的千古一相 。
有人则说李斯远比不上吕不韦,因为李斯登上相位,有“吕不韦”给他打基础;而吕不韦则是靠着自己的筹谋,从嬴异人开始,步步为营,并将秦从强大推向天下霸主 。其功绩,让人赞叹 。
文章图片
据记载,焚书坑儒最初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般让人不忍直视,也本可不必让秦始皇至今都背上如此大的争议 。
秦一统天下,要让天下安稳、民心归顺,文化上就必须有一个“主流” 。当年焚书坑儒的初衷更多是在讨论国家管理方法,李斯却将博士淳于提出的方案,即“将偏远地区分封子弟为王,以此作为郡县制的补充形式”上升到“政治斗争”,而且还是“非此即彼”的激烈斗争 。
于此,一不做二不休,李斯提出了“焚书”这样的极端建议 。
这时,本来为了安定百姓的治国策略,变成激起民愤的举措 。
而当焚书发展成了“坑儒”时,李斯也并没有阻止秦始皇,而是听之任之 。
此时的李斯,他的心里已经不是什么天下,更多是朝堂的权位斗争和自己的荣华富贵 。于此,后世的司马迁也批判李斯的做法是“阿顺苟和” 。
文章图片
2、李斯的质变与落幕
历史上李斯的结局并不好,相对来说还有些惨 。“腰斩”,可是古代的酷刑 。
而李斯走到“腰斩”这一步,与他自己的“私心”,也就是质变有关 。李斯败在谁的手里?不是赵高,而是他自己 。
李斯在秦始皇死后,权力可谓达到了巅峰,面对赵高暗暗谋划的政变,他完全可以阻止并扭转局面,扶持明君上位 。
但是他舍不得自己高高在上的权位,他采纳了赵高的建议,让昏聩的“胡亥”上了位 。或许那个时候的他很自信自己可以控制赵高和胡亥 。
文章图片
但一步错,步步错,从被赵高“说服”,将秦推向“二世而亡”结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李斯日后的“不得善终” 。
利用李斯,赵高一步一步将秦朝中对自己有一定阻碍的人逐一排除,先是扶苏,然后是恬、蒙毅.....一路血流成河之下,当屠刀伸到李斯面前的时候,李斯也再无“反抗之力” 。
在战场上可以运筹帷幄,面对天下的纷乱局面,亦能冷静筹谋,但到自己的荣华富贵,李斯犯了和吕不韦一样的错,却比吕不韦败得更彻底 。
他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腰斩” 。
这样的悲惨结局与他当年和秦始皇一起平定乱世时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
李斯败给了谁呢?
败给了赵高?胡亥?不,他败给自己 。
文章图片
3、胜人容易,胜己难
道家《老子》曾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李斯可以用诡谲的计谋达到天下一统,却死在小小的赵高、胡亥手中?
不是这样 。
李斯是应了老子那句话,胜人容易,战胜自己却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
文章图片
好的演员,只有摒弃自身的“安全感”,才能真正演出让观众叹服的戏 。
好的谋士,亦要摒弃自身的“名利得失”,才能在功成名就以后,安然退场,将舞台留给合适的人 。
其实汉朝的谋士张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骄不躁,始终能在名利富贵面前保全自己 。他也有决策千里之谋,但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以后,他低调行事,不慕名利,最后安享晚年 。也算一段佳话 。
推荐阅读
- 东吴|若非这三人死得早,魏蜀吴三国,最可能一统天下的是吴国
- 扶苏|李斯非常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 嬴政|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和李斯谋杀
- 刘备集团|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会不会一统天下?
- 庞统|庞统战死让刘备痛哭流涕,如果他还活着,能够让蜀汉一统天下吗?
- 蜀汉|比诸葛亮还重要的他,如果不早逝,蜀汉可能一统三国
- 晋朝|晋国扫灭东吴,孙皓投降,三国重归一统
- 刘备|刘备的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你看看庞统临死之前说了什么
- 曹操|假如你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如何快速的完成天下一统?
- 刘备|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你看看庞统临死之前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