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5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林徽因为何大怒,并大骂北京副市长?

1953年,北京市开始进行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城建 。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组织召开古建保护座谈会 。在会上,他提议将北京的所有牌楼全部拆除 。
理由有三:其一,四大牌楼都存在,影响城市交通;其二,牌楼过去是作为路标使用的,现在有了明确的路标就不需要牌楼了;其三,牌楼是古代的刑场,那个地方杀过人 。
林徽因|195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林徽因为何大怒,并大骂北京副市长?
文章图片

最后,林徽愤怒地拍桌子大骂:“你们现在拆了古董,将来一定后悔 。”但是他们的建议还没有得到采纳,最后牌楼还是被拆除了 。
二、拆掉牌楼的背后
其实牌楼被拆,主要是因为北京城市的工厂区和居民生活区被规划到了一起 。假如按照梁思成在1950年前给相关部门的建议来进行改造,完全不需要拆除牌楼 。
1949年6月,刘少奇派人到苏联请了一批城市专家,帮北京进行城市规划 。苏联专家听说可以来北京这座六百年的古都考察,都感到非常兴奋 。
所以,他们在当年的9月就派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学家到中国考察 。他们对北京城里里外外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年底 。
1950年11月,苏联专家光在故宫的内部,就考察了一个多星期 。最后形成的报告,对北京城的地下排水系统与古建筑赞不绝口 。
然而具体分析改造方案时,他们却建议:直接以故宫为中轴线,对全城进行工业化改造 。梁思成夫妇知道以后,坚决反对 。
梁思成写信给北京市委负责人说:欧洲工作化改革的时候,就是把工厂区和居民生活区混在一起 。最后污染影响了民生,而工厂的发展,本身也受到居民区的制约 。
现在还要花大价钱重新建造,将他它们分开,中国如今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应当从一开始就把工业区和居民区分开,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
梁思成提议将政府机关迁到月坛以西,公主坟以东 。但是这个建议也遭到苏联专家反对,主要理由是当时政府机关及配套设施已经建在中南海一带 。
因为搬迁需要大量金钱,以当时中国的情况,根本负担不起 。所以相关负责人还以苏联红场的规则为例,说明工厂区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没有太大问题 。
林徽因|195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林徽因为何大怒,并大骂北京副市长?
文章图片

【林徽因|195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林徽因为何大怒,并大骂北京副市长?】当一些人看到北京古城墙被拆的往事的时候,就会说:这些古代的东西没有用,拆了也就拆了 。但是,这些建筑并不是无用的装饰 。
古代建筑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与精神力量的集合体,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图腾 。因为它们的存在,既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又时刻提醒着如今的人,勿忘过去,以鉴将来 。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所以在我们的居住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迁移的时候,适当拆除一些、新建一些,也是必要的 。
中国人的祖先,并不注重纯粹的姓氏 。而是坚持将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 。因此,明朝的皇城是建立在元大都的遗址上面,而清代的皇宫就直接在明代的皇城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
正如斯大林说的那样:我们要创造新的事物,但不能排斥旧的事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