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

常年习武和征战,身体素质本该很好才对!大汉一代枭雄霍去病在24岁时却英年早逝,世人在叹息之余,不禁都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汉这位一代年轻名将早早离世?
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
文章图片

特别是司马迁在霍去病之死的记录中,关于“病死一说”却只字未提!他为什么不记?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霍去病是病死之说完全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大汉朝都没有人相信 。而司马迁本着对史实负责的态度,不想将没有定论的死因记在他的史书上,所以宁愿不提及,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
二:暗杀之说,李氏族人的复仇?
关于霍去病被暗杀之说的兴起,相信大家都来自于这么一个故事:漠北大战后,霍去病一生中却留下了一个阴影:射杀李敢 。而这个李敢不是别人,正是李广的第三个儿子 。而李广因为在漠北之战中延误战机,最后选择自杀谢罪 。
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
文章图片

李广自杀后,三儿子李敢心底迁怒于卫青,认为自己父亲的死,卫青是助推手 。于是李敢趁机报复卫青,但卫青却躲过一劫,却也受了伤 。卫青后来出于大局考虑,命令属下不要把此事外传,甚至没有任何惩罚李敢的意思 。
【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但对于此事,霍去病身为卫青的外甥,却一直记恨在心!于是,异常愤恨的霍去病在陪汉武帝打猎时,寻机射杀了一同作陪的李敢 。当时皇帝就在身边,出了这样的事当然是汉武帝不愿看到的,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一时陷入两难之中 。
按理来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霍去病明目张胆的报复之举,肯定要受到处罚的 。但毕竟汉武帝十分器重霍去病,于是最后还是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皇帝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但李氏族人却不会轻易放过霍去病!
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
文章图片

因此,后世很多人猜测:霍去病之所以突然暴毙,是因为遭到李氏族人的暗杀 。毕竟在古代的朝廷党争之中,“出头鸟”的处境都十分险恶,稍有不慎,就会命丧敌手 。而皇家为了维护颜面,许多事件内情也不会让外界轻易得知 。
三:利益之争,成了卫氏家族和太子党的敌人?
霍去病确实是一位有独立性格的青年豪杰,他领军打仗时就很有自己的一套: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也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 。也就是说,霍去病选材只重能力,绝不沾亲带故,甚至连皇帝指派给他的将领都被直接拒绝 。
霍去病|司马迁为何不“记”死因?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之谜分析
文章图片

而舅舅卫青却完全不同,他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 。漠北大战时,卫青身边的人,可以说都是他的“三大姑七大姨”: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继子,皇帝派给他的李广,再不喜欢也是欣然接受 。
卫青不仅会打仗,还特别会做人,不管是亲人还是皇帝,都是“照单全收” 。所以,卫青一人的身上,其实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 。而霍去病随着战功显赫,他的势力在汉朝逐级崛起,不过得利的却全是外族人 。
而卫氏家族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亲戚,他们却开始变得不满起来 。虽然霍去病是出自卫氏家族的分支,但崛起后的霍去病,却并不代表卫氏的利益,反而成了卫氏家族的“敌人” 。
卫氏家族势力越来越庞大,而汉武帝要想扼制卫青,当时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为此汉武帝也是煞费苦心,他专门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大将军一职,“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 。霍去病和卫青就这样平起平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