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孝庄离世后,76岁老臣赶来哭丧,康熙见状:快快请起,你不用跪拜
清朝有一个女人辅佐三代皇帝,13岁嫁给皇太极,协助皇太极统一女真部落,帮助幼子顺治坐稳皇位,晚年为年仅8岁登基的康熙保驾护航,她足智多谋,手拥巨大的权力却没有像慈禧一样垂帘干政,而是一直位居幕后尽心尽力辅助清朝三代皇帝,这个伟大的女人就是孝庄太后 。
文章图片
1688年1月27日,康熙最爱的祖母去世了,享年75岁 。75岁在古代算是高寿,孝庄太后也称得上是喜丧,但康熙还是忍不住的伤心,《清实录》记载康熙几天没吃东西没喝过水 。孝庄死的那天离过年只有5天,按照惯例棺材这种不吉利的东西不能留在宫中,但康熙打破惯例把孝庄的棺木好好安放在宫里 。
康熙为了祖母还打破了好几个惯例,清朝办丧事应该用白布,康熙全都用最高级的布匹做丧服,清朝皇帝新年应该在寝宫,但康熙一直守在慈宁宫,这样违背惯例的事,康熙还做了很多,还不顾大家阻拦为孝庄剪短了头发 。
文章图片
不只是康熙对孝庄的离去很悲痛,大臣也非常敬爱孝庄,对她的离去同样悲痛,大臣都跪在孝庄棺材前为她哭灵,这些大臣里什么样官阶的都有,康熙却对其中一个格外开恩,将他扶起来不让他跪在地上,这个大臣就是杜立德 。
杜立德是明朝时期的人,出生于万历年间,崇祯末年1643年考上进士,但他还没来得及做官明朝就灭亡了 。幸运的是,顺治帝执政期间任用汉臣,在顺天府巡抚宋权的推荐下进入仕途,担任中书科掌印职 。1664年已康熙年间,杜立德任太子少傅、礼部尚书,1679年他已经快70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处就向康熙请辞,但朝中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康熙不肯放人,他又只能留下,一个7旬老人为什么值得康熙挽留?
文章图片
康熙16岁将鳌拜拿下,将他送往吏部定罪,杜立德身为吏部尚书对鳌拜展开调查,将鳌拜定为有欺君擅权、结党营私等30条大罪的人 。康熙平定三藩,又有杜立德的帮助,他帮助康熙出谋划策,用安抚、收买等方式用8年时间平定三藩之乱 。之后又帮参与了康熙拟定恩赦诏书的大事,那时他因为生病躺在床上,康熙都要拿着诏书来到他床边问他意见,足以见得他对康熙是多么的重要 。
1680年,杜立德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了了,有一次提出告老还乡的申请,康熙这次同意了,杜立德就一直留在家里养老 。他比孝庄太后只大一岁,孝庄太后病逝的消息传来,76岁的他强撑着一把老骨头都要叫儿子赶着马车倒他赶去为孝庄太后面前奔丧,也就有了前面他跪在地上却被康熙扶起来的一幕 。康熙扶起杜立德不只是看在他也年事已高的份上,还体现他体恤对国家有贡献的老臣的一面,别人看了心里也会觉得温暖 。康熙把孝庄太后的棺木材放在安丰殿三十七年,没事就去看一下,到他死了都没下葬,直到雍正上台才把孝庄太后葬在昭西陵 。
文章图片
【康熙|孝庄离世后,76岁老臣赶来哭丧,康熙见状:快快请起,你不用跪拜】1698,81岁的杜立德去世,康熙赐他谥号“文端”,谥号是清朝皇帝为了表彰对国家有过特殊功劳的大臣,”文“字开头的谥号是最高位的,康熙赐杜立德“文端”的谥号,证明他肯定了杜立德对国家的贡献 。杜立德这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主张皇上上朝,君臣可在朝上商讨国事,主张地方官不要经常调动,这样可以考察官员有没有在当地干实事,这些都有利于惩治官场 。杜立德死后8年,康熙仍然没有忘记他,只是经过天津一下,他想起杜立德就是天津人,还专门跑去了杜立德的目前祭奠,并且给杜立德的后代写下了“永言惟旧”四个大字 。
推荐阅读
- 玄烨|孝惠皇后并非康熙生母,为何康熙为她献舞祝寿,后为其割辫治丧?
- 康熙|康熙如果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忌惮三分
- 康熙|康熙有55个孩子,其中有21个孩子早夭,为什么太医救不了他们
- 康熙|康熙命令雍正一生不准踏上五台山,到底是什么原因
- 靳辅|康熙是如何识人用人的?看看他对靳辅的任用,我们就知道了
- 康熙|康熙将儿子软禁26年,儿子没事干,娶了16个老婆,生29个孩子
- 雍正|康熙刚离世,雍正就将宜妃赶出宫,百年后世人才?知?真相
- 皇太极|13岁下嫁皇太极,穷其一生保全大清王朝,康熙却为何38年不埋葬她
- 梁兴初|梁兴初突然心脏病发作,遗憾离世,其实是47年前埋下的隐患
- 康熙|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西方国家或不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