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1929年,张学良连抛6次银元3正3反,下令处决两位元老重臣( 二 )


在庆祝易帜大会上,东北高层与南京方面代表合影时,常荫槐竟愤然离场 。后来杨宇霆和常荫槐公馆也始终不肯悬挂青天白日旗 。
张学良与杨宇霆矛盾的激化,还有日本人和老蒋的挑拨 。举办张作霖丧礼的时候,日本人派经验老到的外交官林权助去吊丧 。此人想说服张学良在日本人扶持下独立,国恨家仇当前,张学良自然没有答应 。
张学良|1929年,张学良连抛6次银元3正3反,下令处决两位元老重臣
文章图片

林权助回日本后故意给媒体放话:“秀吉、秀赖尔 。”传到张学良耳朵后,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叫人买来日本历史书,发现是一个典故 。
日本历史上有个权臣叫丰臣秀吉,他去世以后年幼的儿子丰臣秀赖继位,大权旁落 。秀赖虽然非常聪明,但平时贪图享乐,把一切事物交给岳父德川家康打理 。后来德川家康发动政变,秀赖被迫切腹 。
很明显日本人是把张学良比作丰田秀赖,而把杨宇霆比作德川家康 。实际上,日本人对杨宇霆也非常不满,张作霖时代一切对日事务均由他办理,他对日本人非常了解,经常阻扰日本人的利益 。
杨宇霆在滦州整理军务时曾私下与白崇禧见过两次面,所谈内容外人无从知晓 。但后来,白崇禧曾给老蒋建议,在东北可用杨宇霆替代张学良 。老蒋却把这件事情秘密告知了张学良,这让张更是不安 。
以上矛盾林林总总,但两人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东北的权力之争,而常荫槐只是受了牵连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张学良并非鲁莽轻率而是迫不得已 。
实际上,张学良处决杨常以后也非常痛心 。他亲自给两人写挽联,写给杨宇霆的挽联为: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
写给常荫槐的挽联为: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 。
张学良|1929年,张学良连抛6次银元3正3反,下令处决两位元老重臣
文章图片

管叔、蔡叔是周武王的亲兄弟 。武王伐商胜利后给了两人封地,但不久便去世,由幼子成王继位 。由于成王年纪太小,便由周公摄政 。这引起管、蔡二人不满,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周 。最终被周公打败,处决了管叔、囚禁蔡叔 。
事后,张学良分别拨给杨常两家各一万元抚恤,还写信抚慰杨夫人 。杨宇霆的一个亲侄子,后来还被张任命为山西省建设厅长 。
张学良处决杨常以后对于东北政局的影响非常复杂 。
张学良的非常手段,曾让东北内部部分人士不满,但对于眼前这位“公子哥”又不得不重新审视 。即便是南京和日本方面,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少帅以杀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此之后,东北军内部再无士官派与陆大派之争,元老派也不敢再多言 。这实际上也闭塞了言路,无人敢再劝谏 。
张学良威望提高,大权全都集中于他一人手中 。东北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局面,这也确保易帜后的东北,稳固在中国版图内 。以当时的形势分析,张学良如果搞独立,老蒋并没有能力也不打算去收复 。
1952年,张学良参观郑成功祠时还作了一首诗: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 。
便是将东北比作郑成功时期的台湾,向世人说明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不在于维护民国的统治,而是让东北留存在中国版图之内 。
从政治上观察,以非常手段处决两位元老重臣,说明张学良非常有魄力,遇事果决 。同时也反应出,张内心并不自信 。他无法通过正常手段震慑两位部下,这也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
张学良|1929年,张学良连抛6次银元3正3反,下令处决两位元老重臣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