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

【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清晨,家家户户升起炊烟的同时,在京城的胡同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家家户户往外倒粪桶 。
附近有厕所的,就倒进池子,若是有“屎壳郎”过来的,正好把粪便倒进他们沉重的粪车里 。
“屎壳郎”,是民国年间城里人对掏粪工人的蔑称 。
散发着臭气的粪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这是民国特有的情景 。
和现代的清洁工不同,民国年间各个城市里的掏粪工,都受雇于私人的粪主,而这些依靠粪便而暴富起来的城市新贵们,还有另外一个让人听而生畏的名号——粪霸 。
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
文章图片

彼时的市政管理非常落后,没有多余的政府资金投入,于是城市的管理者就默认粪道拥有者处理城市的粪便 。
于是,有政府的默认甚至撑腰,粪道拥有者开始贪得无厌 。
为了拥有更多的粪便资源,这些各个街道里厕所的管理者相互兼并和争夺资源 。
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粪道拥有者相互间还会大打出手 。
于是,粪道拥有者也就逐渐变成了粪霸 。
一方面贿赂市政管理者,另一方面在行业内抢夺资源,谁为人处事越是无下限,谁就能成为拥有更多粪便资源的粪霸 。
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
文章图片

所以,在粪便有用处以及市政管理近乎是空白的情况下,才催生出了奇葩的粪霸主 。
别看他们的名字臭烘烘的,可他们日常的生活完全不跟粪便打交道,由于收益丰厚,他们雇佣代理人处理生意即可,而他们则像寄生虫一样,靠榨取劳力和资源存活 。
由于这是一个纯粹的服务型行业,所以谁心狠手黑,就能成为各个城区里的粪霸 。
于德顺就是靠着这股狠劲儿,才成为四九城粪霸界的佼佼者的 。
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
文章图片

地痞无赖的生存法宝
于德顺绰号于大肚子,成为名震一方的粪霸时,他在胡同里就是一个不要脸的混混和无赖 。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然而粪便这一行业,从业者只会由下往上兼容,而不会由上往下兼容 。
此话怎讲呢?在城里有稳定工作的人,从来不会去和粪便行业打交道 。
而从事粪便这个行业的人,要么是城市里原有的无业游民,要么就是周边农村到城里谋生的庄户人家 。
庄户人家到城市谋生,从事掏粪这个工作的,说明既没有人脉资源也没什么能力,只能靠劳动获取生计报酬 。
而在城市里原有的无业游民,他们本身的成分就非常复杂了 。
这些人久居城市,确实是地地道道的市民,但是相对于其他有正经事业的人,他们处于生存的最底层 。
如果自己好吃懒做的话,很多人日久年深就成为了城市各个街区里的流氓、无赖和二混子 。
于德顺|老北京“粪霸”于德顺:一人占有36股粪道,添置100多套房产
文章图片

这种人不要说在民国年间,就是在古代的城市,也经常有这样的人 。
《水浒传》里,开封府里的破落户牛儿,以及居住在大相国寺周边的几个帮闲无赖,他们就都是一类人 。
而民国年间的四九城,由于清朝灭亡后留下了大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旗人,所以这些破落户就更多了 。
这些生活在京城里的原住民,自我身份认同和实际所处的境地,非常的拧巴 。
一方面因为居住在城市,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没有正经工作,所以实际的生活状况,还不如那些在京城内有稳定工作的外地人 。
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他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上升,那么,一旦他们打起了粪便的主意,便能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起财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