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她去世1700年,依旧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二 )


面对叛军,她操起家伙,直面敌人,这是何其英勇的行为 。
战到最后,谢道韫鬓发蓬乱,满面血污,脸上却毫无惧色 。
她的周围全是尸体,仅有手中还抱着年仅三岁的外孙,那是她仅剩的亲人 。
在谢道韫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才子风度,更有英勇无畏之气 。
千百年来,人们对女性的历史形象,停留在相夫教子中 。
殊不知,尽管身为女子,仍然可以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身为女子,也可以刚强不阿、拿起刀剑保护他人 。
世间女子与男子,本无不同 。
那些不让须眉的巾帼,其富有的魅力传唱千古 。
谢道韫|她去世1700年,依旧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文章图片

03 不被年龄定义,活得年轻
一个步入晚年的妇人,失去了丈夫、子女、兄弟后,成为了孤寡老人,她的生活会怎样呢?
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图景吧!
然而,经历过风霜的谢道韫,在晚年依旧活得精彩纷呈 。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这是她晚年登泰山时所写,开篇极尽表现泰山峻拔灵秀之气 。
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秘莫测的造物主,谢道韫没有因自身遭遇而悲伤沮丧,而是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搬到泰山中生活,安享晚年 。
谢道韫|她去世1700年,依旧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文章图片

在当时,许多人听闻了谢道韫的传奇人生故事,慕名而来 。
对于那些仰慕她的人,皆以礼相待 。她端坐在素色帘幕的后面,与拜访者侃侃而谈 。
求学者越来越多,谢道韫索性开设学堂,传道解惑,在教书育人中平静的度过了余生 。
历尽人生繁华与苦痛,谢道韫仍不坠气度,活出价值,令人钦佩之至 。
正如70岁才开始学画画、90岁办画展的摩西奶奶说:
“不管幸与不幸,都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以免阻挡了生命的阳光 。”
年龄本就是个数字,不是框定人生的枷锁 。
不被年龄定义,才更有活力 。
谢道韫|她去世1700年,依旧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文章图片

04
两汉以来,“三从四德”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压抑了她们的个性 。
即便东汉杰出的女历史学家——班昭也不能摆脱这种束缚,而是自觉为“女德”著书 。
这种情况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儒学衰微,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思潮兴起 。
一批放荡不羁的魏晋名士出现 。最出名的偶像团体便是“竹林七贤”,他们追求个性、向往自由 。
在新思想的冲击下,魏晋时期的女性深受影响,突破了“三从四德”的束缚 。
其中尤为杰出者,就是一代才女谢道韫 。
谢道韫|她去世1700年,依旧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文章图片

魏晋新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
她大胆彰显个性与才情,始终不给自己的人生画地为牢,成为世人赏识和推崇的女性典范 。
当下,我们的身份、性别、年龄,有时候也会成为束缚,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
比如人们经常就会听到:
“你都快30了,再不结婚得什么时候要孩子 。”
“女孩子就安安稳稳地找份工作就行了,去当教师、考公务员啊 。”
这些外界的束缚,即使再过许久,也不会彻底消失 。我们需要自己大胆质疑、尝试,用行动证明,事实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
尽管去过你选择的生活,它不一定指向幸福或成功,但至少是自己选择的自由生活 。
正如谢道韫,她这一生,快意昂扬,活出了自己的传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