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八路军组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年仅23岁,三个团长都是谁?

陈锡联担任八路军新385旅旅长的时候,年仅23岁,他也是当时八路军最年轻的主力旅旅长,为什么说是新385旅呢?这是因为当时八路军序列上有两个385旅,新旅成立的时候旧旅的番号依然存在,为了区分,所以就叫老385旅、新385旅 。
1937年8月25日,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主力师,每个师辖两个旅,其中385旅就是129师的二个主力旅之一,旅长是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是耿飚,该旅辖769团(团长陈锡联,由红4军第10师改编的)、770团(团长张才千,由红4军第12师改编) 。改编后,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陈锡联率769团去了山西战场,而385旅其他部队(以第770团为主)则留在留在了陕北,担任后方留守保卫 。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1938年5月,八路军总部决定以769团为基干编组新的385旅,1938年6月12日,新385旅正式成立,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黄振棠 。全旅辖三个团,那么团长都是谁呢?
第769团团长——王近山
八路军|八路军组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年仅23岁,三个团长都是谁?
文章图片
【八路军|八路军组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年仅23岁,三个团长都是谁?】新385旅组建后,王近山任769团团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这是八路军的主力团之一,也是该旅的核心部队 。
王近山,1915年出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他不满15岁就参加了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反六路围攻中,时任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率部浴血奋战,他率伤亡过半的残团将人称“傻儿师长"的川军将领范绍增的一个旅击溃 。
抗战时期,王近山历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新编第四旅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历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务 。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63岁 。
王近山是陈锡联的好搭档,两人在解放战争期间是刘、邓的爱将,有“二野两朵花”之称 。
独立团团长——邹国厚
八路军|八路军组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年仅23岁,三个团长都是谁?
文章图片
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9师的骑兵团派出了部分营、连、排干部去赞皇、临城、阳邑一带创建根据地,并在这三个地区各成立了一个营,1938年1月18日,这三个营合编成独立团,6月12日该团正式编入新385旅,团长邹国厚,政治委员韩连生 。
邹国厚,1908年出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他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后随起义部队编入红军,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务 。
抗战时期,邹国厚历任385旅独立团团长、新7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6分区司令员、新4旅副旅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邹国厚历任鄂豫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冀南军区南宫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邹国厚历任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
1955年,邹国厚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
独立支队支队长——汪乃贵
八路军|八路军组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年仅23岁,三个团长都是谁?
文章图片
独立支队也叫汪支队,以769团的七连为基本部队,吸收了河北、山西地区的3个游击大队,支队长汪乃贵是原769团的副团长,政治委员李定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