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弟弟 , 我没有适合时代的的语言 , 来哀悼你的死.......”
这是林恒血染长空三年后 , 姐姐林徽因再次想起时仍悲痛欲绝而写下的悼亡诗的开头几句 。字字悲切 , 句句含情 , 话语里满含着对弟弟林恒的情真意切 , 可见姐弟两的感情甚是浓厚 。
才女林徽因一生诗词无数 , 她是有名的才女 , 而写给弟弟的悼亡诗在她的众多诗篇中绝不属于上乘佳作 , 可却发自肺腑 , 其中的字字句句都带着悲戚和对弟弟深深的思念 。
因为她的弟弟林恒在年仅25岁的时候为国捐躯 , 血染长空 。
【林徽因|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林徽因|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文章图片

林长民的这一生始终在为民请命 , 虽曾留学日本 , 但在祖国危难之际 , 却毫不犹豫将自己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
而林长民的弟弟林觉民也是一名忠肝义胆的爱国人士 。
林觉民天性聪慧 , 读书过目不忘 , 后参加科举考试 , 可却无意于功名利禄 , 便在试卷上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后离开了考场 。
那时的他觉得教育腐化 , 并在家中办起了女学 , 动员妻子陈意映等亲友10余人入学并亲授国文课程 。
林觉民的骨子里有着林家祖辈们先进思想 , 不受旧思想所束缚 。在他的劝导下 , 家中众女眷纷纷放脚 。
可见少年时期的林觉民就显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觉悟 。
林徽因|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文章图片

1907年 , 林觉民告别妻子 , 东渡日本自费留学 , 而也就是在这段期间 , 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林觉民回国 , 在辛亥革命前 , 告别了父母和妻子 , 并在手帕上写下了两封感人至深的《禀父书》及《与妻书》分别给到了他父亲及妻子陈意映 , 而此刻的陈意映已怀有身孕 。在给到父亲的《禀父书》中他写道:父亲大人 , 儿死矣 , 惟累大人吃苦 。
书信中可见 , 林觉民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他心里也早已做好这一去就无法再回的心里准备 , 他明白自己要什么 , 也甘于为此作出贡献 。
不同于写给父亲的寥寥数语 , 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洋洋洒洒的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爱意以及那为了成全大我不得不牺牲小我的满心愧疚 。
林徽因|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文章图片

其中有段这样写道:“我非常爱你 , 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 , 促使我勇敢的去死呀 , 我自从结识你以来 , 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 , 然而遍地血腥阴云 , 满街凶狼恶犬 , 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谁都想过安适如常的生活 , 可外在不安分的环境让那个时代的人即使能过得了今天 , 也无法保证第二天的安危 。
在这样一个毫无安全感的动荡时期 , 满身热血的林觉民自觉只有主动的投身于革命事业 , 才能让这个社会尽快走出水深火热中 。同年的5月3日 , 起义被俘后 , 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 , 年仅24岁 , 而他的儿子才5岁 , 陈意映此时已怀有8个月身孕 。
父辈们的一言一行 , 言传身教的给了下一代人以榜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