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袁世凯离世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却深得列强欢心

袁世凯死后,的确有人接替了他的位置,只不过是名义上的 。其实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军阀不服袁世凯,袁世凯去世后,各路军阀为了一己私利,再加上背后列强的支持,成为会出现迅速分裂、互相争斗的局面,因为这太符合列强的利益了 。
0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崛起
清朝末年,八旗兵在列强和太平军的冲击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的地方武装团练趁势崛起,左宗棠建立了楚军,李鸿章建立了淮军,成为清朝倚重的重要武装力量 。
甲午海战后,淮军海军、陆军均告失败,因而有人建议学习日本编练新军 。曾经在朝鲜任职的袁世凯,上过编练新军的折子,因此受到重用,被朝廷派到天津小站进行练兵 。
当时最风光的清朝大臣是荣禄,他手下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董福祥的“甘军”和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北洋军阀的名字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
袁世凯|袁世凯离世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却深得列强欢心
文章图片

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徐世昌是响当当的二号人物,是袁世凯的重要谋臣,据说也是袁世凯指定的接班人之一 。但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情况,袁世凯指定继承人并不合规矩,但不管怎么说,徐世昌是总统的热门人选 。
但徐世昌是个文人,手上没有军队,黎元洪势力也不大,所以段祺瑞和冯国璋是最有实力的竞争者 。徐世章认清事实,选择急流勇退,干脆回老家隐居起来 。
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有两万兵马,坐镇南京,实力强劲 。但是冯国璋目光较为短浅,而且视财如命 。
段祺瑞曾经留过洋,肚子里有墨水,趁着编练新军时,段祺瑞安插了不少亲信,有了自己的派系和军队,而且实力很强 。袁世凯称帝时,段祺瑞极力反对,因此捞够了政治资本 。
因为段祺瑞是安徽人,因此段祺瑞的军阀被称为皖系,从1916年一直到1920年,基本上是段祺瑞的皖系在把持北洋政府,不过这个时候的总统名义上黎元洪的 。
段祺瑞的影响力远没有袁世凯那么大,一开始就矛盾重重 。冯国璋首先就不服段祺瑞,黎元洪与段祺瑞也闹起了“府院之争” 。段祺瑞为了扩充实力,不惜与日本进行勾结,结果弄巧成拙,被免了职 。
袁世凯|袁世凯离世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却深得列强欢心
文章图片

恰在这时,张勋复辟,段祺瑞以“再造共和”为名,赶跑张勋,重新掌权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段祺瑞继续与日本勾结,甚至在条约里规定日军可以在境内驻兵,遭到国人的反对,段祺瑞日益孤立,并在直皖大战中败北,被吴佩孚击败 。
小结:徐世昌有威望,但是没有军队,镇不住手头有兵的段祺瑞等人 。段祺瑞虽然掌权,但压不住冯国璋、吴佩孚等其他军阀,而且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引起一致反对,导致失去了控制权 。
03吴佩孚的直系
吴佩孚是直系军阀的首领 。吴佩孚是个很有军事头脑的人,军事指挥能力很强,部队战斗力强悍,而且在与段祺瑞战斗时,也是以“爱国将军”面目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掌权的时候,威望颇高 。
吴佩孚的工作做得很全面,网罗了一批知识分子为自己卖命,还聘请了外国顾问,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连当时的名人康有为都对吴佩孚称赞有加 。美国的《时代》杂志,有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吴佩孚,被认为是当时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物 。
其实这都是表现,吴佩孚的背后是英美,一战之后,英美卷土重来,支持吴佩孚打压日本支持的段祺瑞 。吴佩孚的直系军队原本就是北洋军的精锐,再加上“南联孙、北联奉”的策略,战胜段祺瑞也是必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