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只有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二 )


以至于,在面对各地雪片一般的救灾奏疏的时候,八阿哥胤禩竟仍然大言不惭的讲:
“一条黄河,千古泛滥,历朝历代,哪一次百姓不是遭受黄患之苦,自从皇阿玛登基以来,殚精竭虑,倾力治何,百姓不受黄患之苦达三十年之久,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不但未有皇阿玛之功,亦未有皇阿玛之诚,所以,此次黄河发大水不因人事,纯属天灾,皇阿玛怀忧民之心则可,抱自疚之意则不必 。”
而其这样说的目的,便是要通过“混淆视听”的方式,将矛盾的焦点转移,进而掩盖国库空虚的事实 。
毕竟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他的意味与大开方便之门,使得整个国库都被朝廷官员们给“借”空了,此时的已然是再也无钱赈灾 。胤禩可以说是在赤裸裸的用国家的资源,来邀买人心,全然不顾王朝的安危,此时更是为了掩盖其“罪过”,不惜拿灾区百姓的生死作为“筹码” 。所以康熙日后评价其为“其心可诛”,这样看起来,是一点都不过分 。
雍正王朝|只有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按照康熙的评价体系,胤禩等人极度“自私”的表现,是既没有“弘敷五典”,同时也没有“慎厥身修思永”,提升自身修为与心性,更是没有“无轻民事惟难” 。
这样看来,胤禩无疑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被康熙拉入了“黑名单”,排除在了继位候选人的名单之外,任凭此后其再怎么努力,都已然是徒劳 。
雍正王朝|只有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此时雍正的做法与表现,是与太子胤礽以及“八爷党”的众位皇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首先,雍正是有想法 。
他看到灾区的奏折,了解到相应的情况后,果断前往户部查验库银与存粮,这既是对朝廷的政务和公事上心,实际上也是对于灾区百姓现有处境的极度焦虑,这一点上是与康熙不谋而合的 。
其次,雍正有行动 。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之前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也对就在有过一些条陈,但仅仅是停留在“拍脑袋”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去调查了解,更是没有会同协商解决方案,这并非是能力问题,而是非常典型的态度问题,体现出的是执行力与对事情的重视程度,更能看出百姓之于其心中的地位 。这一点上,雍正可谓是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 。
雍正王朝|只有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雍正真正做到了“民为重” 。
正如雍正在胤礽府上,希望获得举荐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是所说的:
“太子,千里泽国,百万灾民,可直接关系到咱大清的江山社稷呀!身为皇子,臣愿为皇阿玛分忧,为太子分劳 。苟利社稷,个人的荣辱得失臣弟在所不惜 。”
其他皇子,包括太子都不愿意前往,并且也不愿意派人前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 。似乎只有雍正,他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在官场上的名望,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的关注点永远在于国家与百姓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雍正宁可开罪扬州的士绅以及盐商阶层,甚至为此得罪了其他皇子兄弟,可即便如此也要完成筹款赈灾 。
这无疑正应对了康熙“慎厥身修思永”以及“无轻民事惟难”的评价标准,而这也就成为了雍正能够最终在康熙去世之后能够登上皇位的根本原因 。
雍正王朝|只有看懂这副对联,才能真正领悟《雍正王朝》所蕴藏的哲理与思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