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清崇德八年(1643年)野心勃勃且心怀壮志想入主中原的清太宗皇太极猝死,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立下遗嘱,也没有预立继承人,故此他死后清朝的皇帝之位陷入了王公贵族的纷争之中 。
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文章图片

这么看来豪格有两黄旗、两蓝旗外加两红旗支持,他本来应该完全碾压多尔衮,那为何还会失去皇位?
【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豪格的性格使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就在于豪格在政治手段上和这位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叔叔多尔衮相差太远,豪格虽然能力很强,但为人生性柔弱,不善决断,更有些优柔寡断 。多尔衮则大不相同,多尔衮为人果断坚毅,非常善于随机应变 。
所以当多尔衮隐约发现自己在与豪格争位的局势中处于下风,他就开始背地里拉拢两蓝旗和两红旗的重要将领,多尔衮之所以没有拉拢两黄旗,就是因为两黄旗以索尼和鳌拜为首的人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拥护者,根本就拉拢不过来 。
但多尔衮拉拢两红旗和两蓝旗部分的重要将领取得了成功,因此在这四旗内部也并不都是支持豪格继位的人,这样一来豪格继位的阻力反而越来越大 。
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文章图片

从这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满清王公议会开始,就是商讨确立谁为继承人选的时候,这时起就开始剑拔弩张,两黄旗、两红旗、两蓝旗支持豪格的重臣都以他是“帝之长子”的身份主张他继位,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最先发难,多铎反论:“若论长子身份,太祖的大贝勒代善更应继承皇位 。”
多铎这一番话就是拿代善出来打马虎眼,谨慎谦恭的代善连忙以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推辞 。这之后支持豪格和支持多尔衮的人就开始了一系列火药味深浓的国事探讨 。
在这期间豪格性格的柔弱性就体现出来,发现多尔衮实力如此强悍,连原本支持自己的六旗之中都有不少重臣向着他说话,豪格突然觉得自己继位有些渺茫了,而且豪格更没有信心通过武力解决多尔衮,所以豪格在讨论的最后谦虚的来了一句“德浅福薄,何堪大任” 。豪格的这一句话就让他失去了很多支持者 。
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文章图片

满洲人最崇尚的是勇武和自信,而豪格最后说的那句自谦的话正是让人认为他的自信不足,而且豪格在于多尔衮竞争中也没有充分的表现出勇武和果断,这样就让豪格的支持者开始对他丧失信心 。
其中对豪格失去信心最主要的支持者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后来多铎曾经对豪格直言:“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 。”
多铎后来对豪格说的话很直白,就是济尔哈朗就是看出了豪格性格柔弱,优柔寡断,遇事不能力排众议,缺乏信心,所以济尔哈朗才不再支持豪格 。
除了济尔哈朗对豪格失望,连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重臣索尼和鳌拜等人也都对豪格失去了信心,他们已经逐渐从拥立豪格转为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就可以了 。
皇太极|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文章图片

而多尔衮这个人非常善于随机应变,通过第一次议会讨论他已经发现自己想继位也几乎很渺茫,主要就是济尔哈朗和两黄旗的重臣不会拥护他,如果真要执意继位的话那恐怕就得大动干戈,甚至要引发内讧冲突,这样就会动摇国家根基,所以多尔衮权衡利弊之下就已经打算不再执意于继位,但也绝不能让豪格继位,那样的话就无法保证自己未来的权力地位,所以多尔衮必须要保证自己未来能掌控大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