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马谡|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文章图片

上图_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
双方实力对比:魏军全面碾压
讲完形势,我们就能明白马谡要做的其实就是如何尽可能长时间地拖住魏军 。作为防御一方,其可以依靠的有利条件一般包括兵力、地利和工事三个方面 。那么,马谡在这三个方面上有优势吗?
先看兵力 。
街亭之战中,魏军人数有明确记载:“(魏明帝)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张郃所部兵马为5万 。有学者指出,由于陇西战况危急,张郃率军昼夜行军,那些不适合轻装疾进的步兵、车仗、辎重等单位肯定是被落在了后面,所以街亭之战魏军兵力绝不会真有5万,一般认为应该在2万上下 。
汉军一方没有明确记载,但考虑到汉军主力一部在围攻陇西,一部随孔明对战郭淮,而孔明首次北伐总兵力不过6万,不可能派给马谡很多兵马 。加之街亭之战中作为马谡副手的王平只分到1000余人,按汉军军制计算,马谡所部最多不过8000人 。如此,则汉军在兵力上劣势明显 。
马谡|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文章图片

上图_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马谡(左)与王平(右)在关于街亭之战时驻军的争辨
再看地利 。
据学者现场考证,街亭地区的所谓“当道”,也就是两山之间的山口,是一块面积很大的冲击平原,非常像“一把折扇的扇柄”(徐日辉《“陈仓渭水道”与街亭战役考》),扇柄往东(即魏军来攻方向)就是宽广的开阔地,以步兵为主的汉军要在这里阻挡以骑兵为主的魏军至少十天,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汉军当道扎寨,压力其实非常大:张郃完全可以集中力量选择一点进行突破 。所以说,街亭地势对汉军很不友善 。
最后看工事 。
地形、兵力都对汉军不利,那马谡能够仰仗的,就只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了 。街亭虽有一旧城,但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用 。而马谡来到街亭后不久,张郃就接踵而至,汉军也没有时间进行土工作业 。所以说,汉军在街亭也没有完备工事可以依托 。
兵力、地利、工事,这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汉军都处于不利地位 。想当初马谡率领军来到此地时,肯定会先骂一番娘 。也就是在这时,他的目光瞄上了山口两边的山头,可能就是这一刹那,屯兵山上的构思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 。当然,笔者认为马谡一定是先率军向张郃发起过一次突击,希望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有成功,为节约兵力,这才率军上山 。不然,但凡是个智商正常的将领,怎么可能什么也不做就让人团团围在山上?
而就是这个上山的决定,直接导致了最后汉军的溃败,这也是此役马谡最遭诟病的地方 。那么,马谡究竟该不该上山呢?
马谡|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文章图片

上图_ 唐朝时期的陇右道
马谡的选择:屯兵山上并非下策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在兵力不足且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让几千步兵去抗几万骑兵,除非这些步兵兄弟人人能有奇侠的战斗力,否则把他们安排在山上,凭山势来抵消骑兵的冲击,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其次,如果不守山头,那么张郃可以绕过当道的汉军,寻找山间小道直接驰援陇右 。虽然小道肯定不好走,但这样不用怕遭敌军阻击 。但我们看,恰恰是马谡上山后,张郃没有绕过,而是围山开战 。
为什么?因为如果不理马谡在山头上这几千人直接西进,这些人就可以从容下山跟在张郃后头,成为魏军后方的隐患 。但是完全不在当道设防,显然也是不行的 。可对于马谡来说,他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资源能够调配 。前文已述,汉军本来就少,如果既守山、又要道,张郃完全可以集中力量,以精锐骑兵为矛头突破其在当道上的守军 。所以对于马谡来讲,不管他怎么做,都难保完全 。因而他率军上山,恐怕就是希望在最大程度节约兵力的基础上,使张郃不敢毫无顾忌地一路向西 。由此可见,他的选择不能算最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