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时,有11个城市入选,为何最后敲定北京?

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地,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所以它的定都极为讲究 。纵观世界各国的首都,也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特殊情况,比如多首都、无首都甚至外首都,这都是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后决定的 。而中国如今的首都亦是经过多方考虑才最终确定,当时备选城市有11个之多,但最终只有北京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国无可替代的政治中心 。
北京|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时,有11个城市入选,为何最后敲定北京?
文章图片

洛阳、开封两地虽也是古都,但经济落后且黄河水患严重,成都和重庆则是由于交通不便 。最后剩下的南京和北平二城中,南京虽然“龙盘虎踞、地理险要”,但在当时离东南沿海太近,并不是个理想定都地点,且历代金陵王朝寿命都很短,故而放弃了定都南京的想法 。
当时在确定北平为首都时,王稼祥提出了4个有利条件,最后决定了北平这座古城的命运 。第一是经济发达;第二是地理位置良好,位于“扼守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第三是战略位置极佳,既临海交通方便,临的渤海又是较为安全的内海,还有辽宁和山东半岛拱卫;第四是北平为明清帝都,人民心中易于接受 。
北京|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时,有11个城市入选,为何最后敲定北京?
文章图片

【北京|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时,有11个城市入选,为何最后敲定北京?】于是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北平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盛会,一致通过新中国首都定于北平,并于当天改名于北京 。就这样,我国的首都在严谨的讨论中确定了下来,北京也成为了我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并一步步发展为了人民心中理想的繁荣都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