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

【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诉衷肠》:“当年忠贞为国酬 , 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 , 江山靠谁守?”
在古代 , 死刑的方式有很多种 , 其中不乏让人闻风丧胆 , 听到后遍体生寒的残忍酷刑 。古代死刑执行方式中 , 最常见的还是斩首 。古代斩首需要皇帝亲笔御批 , 皇帝的圣旨一旦下了 , 犯人的结局相当于已经定了 , 皇帝一言九鼎 , 说出来的话不会收回 。
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
文章图片

宋朝的律法准许死囚在临刑前喊冤 , 是相当人性化的规定 , 这也是在给死囚最后一次说话的机会 , 尽可能保证刽子手的屠刀下没有一个冤死的灵魂 。即便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也有人权 , 也有陈述冤情的机会 , 宋代律法传递了这样一个先进的理念 。即便是皇帝亲笔御批同意斩首 , 犯人在临刑前陈述冤情 , 或者有其他人帮助犯人表明冤情的 , 都会受到主刑官的重视 。这也是宋朝少有冤假错案的原因 , 除了判案人员细致负责、官员爱民如子以外 , 主要还是因为宋朝对待死刑执行也十分严谨 。
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
文章图片

宋朝的刑法提倡“刑不乱施 , 死无冤人” , 这在古代非常难得 , 也足以看出从统治者到制定律法的官员 , 对于百姓和犯人的合法权益都很重视 。并且宋朝的刑狱制度和行政制度是分开的 , 也就是说在行政体系中的官员不能过问刑狱相关事 。并且官员个人不能直接下令逮捕老百姓 , 要先通过刑狱 , 由刑狱派专门的官员去调查此事 , 确认属实才能逮捕 。也直接从制度层面避免了某些官员仗势欺人 , 利用自己的权势草菅人命的举动 。
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
文章图片

相对温柔宋朝
文人才子辈出的大宋朝堂 , 虽然重文轻武积弊颇深 , 导致了后来的灭亡 。但它的确创造了一个统治者遍施仁政 , 百姓有冤必申的太平盛世 , 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法律环境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穿越这种说法 , 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穿越的朝代 ,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宋朝 。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温柔的朝代 , 没有那么多暴戾成性的统治者 , 也没有那么多严刑酷吏 。虽然宋朝的刑法制度相对宽容 , 但并不代表它没有酷刑 , 其实宋朝的残忍酷刑也很多 。
刽子手|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个字,你也不敢下刀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教学课本上的历史名人司马光 , 小时候机智砸缸的事迹广为流传 , 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一个聪明勇敢又善良的形象 。然而现实是 , 长大之后的司马光 , 虽然凭借着聪明才智成为了一代权臣 , 但他却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倡导者 。他反对对死刑进行限制 , 认为这样会影响法律的实施 , 也会给犯罪分子喘息的机会 。司马光的观念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 , 那就是他当政期间 , 宋朝被执行死刑的人数大幅度上涨 。
参考资料:《诉衷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