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他就种了几棵树,中国就赚钱六百年,还为抗战立下奇功……

朱元璋这人 , 很多事情都有争议 , 但有一个画风却从没争议:凡事往大了办!
比如他的整肃吏治 , 监守自盗四十贯钱就要杀头 , 受贿八十贯钱要绞刑 , 私自挪用公车都要杖七十 。
抓住典型更是大办 。
比如 , 洪武九年这一年 , 全国被抓到凤阳劳动改造的落马贪官 , 就有数万人之多 。
又比如 , 他的抓经济 。
在位三十年 , 全国修了近五万处水利工程 , 耕地数量高达八百五十万顷 , 全国农民家家听指挥种地 , 每十亩地就要种半亩棉花 , 不种就要法办…
明朝能从开国时一片残破的局面快速发展起来 , 实现宇的洪武盛世 , 确实有朱元璋办大事的功劳 。
但和这些出名的大事相比 , 朱元璋一件不太出名的大事 , 影响却更超越了历史:
“命种桐、漆、棕于朝阳门外锺山之阳 , 桐园百产 , 二甲军二百四十 , 桐树岁得油百五十斤 。”
确切说 , 就是朱元璋命人种了几棵桐树 。
种几棵树怎么成了大事?
这意义 , 可大了去了!
得到的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原材料:桐油!
抗日战争|他就种了几棵树,中国就赚钱六百年,还为抗战立下奇功……
文章图片

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 , 给了桐油新的机遇:
19世纪下半叶起 , 随着西方各国机器大工业的推广 , 桐油成了制作油布、油墨、油漆等工业品的主要原材料 , 身价节节飙升 。
20世纪初 , 桐油耐腐蚀、防水的特性更被欧美工业界重视 , 成了电机、电缆等产业的刚需材料 。
换句话说 , 没有桐油 , 西方国家的机器都开不动 。
可桐油在哪?
在中国!
1937年以前 , 中国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桐油生产国 。
自明初起代代成熟的桐油产业核心技术 , 这下终于开花结果 。
熟悉20世纪初世界史的朋友都知道 , 20世纪的前三十年 , 也正是西方列强军备竞赛加剧的时代 , 桐油的销量更是暴增 。
全面抗战爆发前夜的1936年 , 中国的桐油出口值达到了空前的73379000元 , 占中国出口额的百分之十 。
无可争议“第一吸金产” 。
抗日战争|他就种了几棵树,中国就赚钱六百年,还为抗战立下奇功……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在那个落后挨打的时代里 , 低调的桐油产业 , 年复一年在为孱弱的中国补血 。
也就是说 , 当年明朝朱元璋的一次冷门产业开发 , 不仅给古代中国赚了六百多年的钱 , 还在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 , 给落后挨打的近代中国 , 留了个保命的家底 。
而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时代 , 桐油产业的地位更高:
全面抗战爆发前 , 虽然日本贵为美国的第三大外贸伙伴 , 但美国工业最刚需的桐油 , 还是指望中国供应 。
美国八百五十种工业品的生产 , 都要依赖桐油贸易 。
随着全面抗战的进程 , 中国东南沿海被封锁 , 火热的桐油出口也一下子断供 。
受到打击的美国 , 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华政策 。
抗日战争|他就种了几棵树,中国就赚钱六百年,还为抗战立下奇功……
文章图片

于是 , 就是在中国抗战最困难的1939年 , 以桐油为抵押 , 中美签订了《桐油借款和约》 , 中国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