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杀成就了大明“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明史》记载,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权倾朝野,势焰熏天,一旦有大臣反对,刘瑾就罗织罪名,让东厂逮捕治罪 。一时间,大明朝臣人人自危,朝堂上万马齐喑,无人敢触犯只手遮天的权阉刘瑾 。初出茅庐、刚当上兵部主事的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却逆流而上,不避凶险,执意呈上了一份奏章,要求正德皇帝促逼刘瑾释放因仗义执言而被逮捕下狱的戴铣等大臣,刘瑾恼羞成怒,立刻展开报复,找个由头将王阳明的兵部主事革除掉,再廷杖四十,贬往贵州修文县龙场驿做驿丞(招待所所长) 。
刘瑾并未善罢甘休,而是遣刺客在途中暗杀王阳明
龙场驿地处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和明都北京相隔万里,境内山势险峻,偏僻异常,人烟稀少,蛇虫出没,且有烟瘴,自古被人视为畏途 。史载:龙场驿“万山丛薄,苗僚杂居”,极为荒僻 。刘瑾虽然将王阳明贬往万里之外的贵州龙场,但心中恨意未消,不肯轻易放过这个骨鲠钢直、敢以下犯上之人,王阳明刚刚离京,刘瑾就派一刺客尾随其后,暗暗跟踪他 。这人很有耐心,一直悄无声息地跟踪着王阳明主仆,走到江南钱塘(今杭州)一带时才准备下手,这一带 江海交汇,水网密布,芦苇丛生,刺客打算一刀将王毙命,将尸体抛到钱塘江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再回京向刘瑾复命 。
王阳明可不是那只知埋首书斋的单纯书生,他心细如发,深谙自保之术 。他很清楚刘瑾除了统领东厂和西厂两大特务机构,又增设了内行厂,行事不择手段,残酷异常,得罪他的人很难逃脱一死,因此他一路都小心谨慎,非常警觉 。
某日天晚,王阳明一行投一旅店准备打尖歇息,他用眼角偷偷一瞥,发现那个一路尾随自己的大汉也跟着进店了 。王阳明假装不知,命店家上酒菜,和随从们围桌吃喝起来,不一会儿他起身离坐,匆匆出去,好像要解手的样子 。那刺客不敢跟去,怕被王阳明察觉,加上他以为王阳明还会回来继续吃饭,便在店里耐心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等了好长时间仍不见王阳明回来,刺客感到有些不妙,急忙冲出去,只见房前横着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江,哪里还有王阳明的踪影 ?他四处寻找,却见江岸边有一双鞋子,一件袍服,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有“阳明绝笔”四个大字,内容大意是自己被罢官流徙蛮荒之处,万念俱灰,不想活了,在此投江自尽云云 。刺客见状大喜,哈哈一笑道:读书人真是脆弱,这么点打击都受不了,他竟然投江自杀了,倒也省的由自己亲自动手 。听说这小子是文曲星下凡,一封绝命书写的如此婉约,文采斐然,让人真有几分同情他 。
刺客收拾起王阳明的鞋履、衣服,昼夜兼程赶回北京向刘瑾交差 。刘瑾见了十分满意,对刺客大加赏赐,认为这眼中钉、肉中刺终于被彻底拔除了 。
【王守仁|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杀成就了大明“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王守仁|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杀成就了大明“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文章图片

宁王对南赣巡抚王阳明颇为忌惮,起兵前特意派亲信太监率军追赶王阳明乘坐的官船 。危急中,王阳明放弃官船,藏匿于一艘渔船中,躲在密密麻麻的芦苇荡里逃过了宁王兵船的追杀 。面对突然爆发的叛乱,王阳明内心毫不慌乱,他沉着冷静,心思缜密,想到京中或许还不知道宁王举兵反叛的消息,更没有做好平叛的准备 。为了迟滞宁王叛军的进攻速度,他故意派人到处散布消息,说南赣巡抚、吉安知府已经率大军抵近叛军老巢,宁王朱宸濠听说后疑惧非常,犹豫间延缓了进军速度 。七月,宁王叛军攻打安庆时被知府伍文定挫败 。八月,朱宸濠再次围攻安庆,屡攻不克 。王阳明此时已集结各地兵马八万,号称三十万,命伍文定为先锋,进攻叛军 。两军交手,叛军大败亏输 。二十六日,明军用火攻之法,叛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朱宸濠的嫔妃见大势已去,无奈投水自尽,将士战死者达三万余人 。宁王朱宸濠、世子、郡主、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叛酋全被活捉 。宁王叛乱前后历时四十三天,因王阳明临危不惧,用兵有方,叛军被迅速扑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