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湖北老农翻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400块大洋,如今价值多少?

引言: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然而在官僚主义盛行的年代,这句话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杜甫在《望岳》中的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借助景色抒发了对国家陷于危难的忧思之心 。在我国饱受战乱之苦的那几十年中,一些毫无人性的军阀与列强对于剥削百姓已经习以为常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是叫苦不迭,完全没有受到“人”的对待 。
然而,战争年代创造出的最伟大的产物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荀子》曰:“民齐者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些民族英雄带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们走出了绝望的深渊,给流离失所的百姓一个温暖的港湾,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就是红军 。
红军|湖北老农翻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400块大洋,如今价值多少?
文章图片

1930年,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面临着一场殊死搏斗阳平口战役 。为了提高我军的军事实力,指挥员选择在原本1200名士兵的基础上再增加300名 。不过,这个决定就会导致军中的物资分配不足 。三百人的粮草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无计可施的指挥员决定咬牙向上级请示,允许自己从民众手中借钱,暂时渡过难关 。
红军|湖北老农翻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400块大洋,如今价值多少?
文章图片

经过一番谨慎的考量,我军上级领导通过了指挥员的这个决定 。于是,指挥员马不停蹄地来到杨长银家,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听明白事情原委的杨长银丝毫没有犹豫,便立刻掏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并且他还担心自己仅有的300块大洋不够红军开销,于是便又以个人向村民借了一百块大洋交给红军 。杨长银的这一举动真正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激动的指挥员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杨长银,他只好反复握着杨长银的手表达感谢,并爽快地签下了借条 。三、四百变四万
在战乱年代,400块大洋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多年来,杨家并没有重提这张借条的事 。只是把它当做自家的荣誉珍藏着 。直到2015年,杨长银的孙子杨明荣带着这张借条到当地政府核实之时,这件事才被公之于众 。经过核实:红军当时所借的四百块大洋在一五年15年的物价大约合四万元人民币 。当地政府立刻将这笔钱交给了杨家 。
红军|湖北老农翻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400块大洋,如今价值多少?
文章图片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红军之所以受人爱戴、受百姓拥护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我们国家为我们人民做了非常好的表率 。相信在这些正能量人物的带领下,我们中国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
《荀子》
【红军|湖北老农翻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400块大洋,如今价值多少?】《望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