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彪|《亮剑》里独立团分散发展,为什么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骠骑兵
摘要:《亮剑》里李云龙的独立团化整为零,分散以营连为单位自主发展,为什么只有张大彪的一营,最后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张大彪|《亮剑》里独立团分散发展,为什么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文章图片

因此从时间上来推算,张大彪当兵的时间不会比李云龙晚,说不定还要早一点 。李云龙是在黄麻暴动中加入红军的,张大彪应该参加过中原大战 。只是因为当时李云龙是红军,张大彪是在西北军中 。抗战爆发后,29军被打散后,张大彪回老家,因为全家人被日军杀害,才投奔了李云龙的新一团 。李云龙发现他是个人才,到独立团当团长的时候就把他带了过来 。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这小子我使着顺手 。军队是比较讲资历的一个单位,因为资历就意味着经验和能力比较突出,在战场上只要经过数次战斗没有被打死的人,基本上可以说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张大彪同样如此,因为他参加革命的资历比较浅,所以只能被李云龙领导 。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扩充到2000多人,说不定他的能力根本就不在云龙之下 。
李云龙为自己的军队灌输了一种不服输的气势,文明一点说叫亮剑,直接一点说叫野狼精神 。李云龙曾经强调过,古代侠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要亮剑 。死在高手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独立团绝对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亮剑,来一个大队同样要亮剑 。
就在八路军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独立发展的时候,李云龙曾经对全团干部进行了动员: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 。独立团的士兵就是要从日本鬼子嘴里抢肉吃,胆小怕事,李云龙丢不起这个人 。
甚至连八路军的副参谋长也说,李云龙的这个团有一种嗷嗷叫的精神 。张大彪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就跟在李云龙身边,一步步从连长做到营长,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对李云龙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学习的也就八九不离十 。
再加上张大彪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主官,自然把独立团的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基本上整天都没有闲着,今天拔掉日军一个炮楼,明天伏击日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武器和补给,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顺便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部队 。
当然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这是八路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 。党指挥枪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再加上群众路线,这是八路军扩充军队的三大法宝 。
张大彪|《亮剑》里独立团分散发展,为什么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文章图片

从红军时期,群众路线就是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军民鱼水情让人民武装如鱼得水,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农村的广大老百姓为人民军队提供粮食和兵源,甚至还主动把日伪军的情况报告给八路军,让八路军在作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党指挥枪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八路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成为一支有思想信仰的军队 。北伐军之所以能够以10万之众击败数倍于自己的北洋军阀,就在于苏联军官为他们灌输了思想政治,让它成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八路军同样如此 。
正是依靠这些思想路线武器,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抗战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100多万军队、200多万民兵,占领了拥有1亿人口的广大乡村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发展到2000多人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
【张大彪|《亮剑》里独立团分散发展,为什么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