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时期,土地制度不断调整,却无法阻挡土地兼并的大潮( 二 )


其次是对强制占有土地的分析,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经常向贫苦者借款,成为后者的债权人,但这些人显然没有办法偿还债务和利息,于是不得不将土地交给贵族或大土地所有者,而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从自由民转变为债务奴隶,为庄园主耕种土地 。
不论是主动抛弃土地还是土地被占有,土地兼并在罗马共和国晚期都成了既定事实,共和国的公有土地因此减少,无法满足平民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和公民兵数量减少 。
国家土地减少的同时,行省贵族和将领们却拥有着大量土地,他们以土地为条件,吸引了大量逃亡民众,组建成一个又一个军队,这些军队最终成为挑战共和国权威的先锋,共和国终于在土地减少的阴影中走进落日 。
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时期,土地制度不断调整,却无法阻挡土地兼并的大潮
文章图片

四、总结
从土地制度的变化角度来看,罗马共和国就是一部不断调整土地制度的历史,像格拉古兄弟这样的改革者大多以增加平民土地为出发点,试图恢复平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但最终都无法阻挡住土地兼并的社会大潮 。
破产农民日益增多,大土地所有者所占土地随之增加,共和国早期确立的那种平民和贵族共同获益的土地制度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这是土地制度的演变趋势 。
伴随土地制度变迁是罗马共和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土地所有者往往是一些贵族或地方有实力者,这些人疯狂进行的土地兼并不仅破坏了共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个体农民和公民兵,还凭借实力优势把持国家政权,在共和国民主外衣下,行使独断之权 。
由此,他们既破坏了共和国生存的社会基础、军事基础,还破坏了共和国生存的政治基础和民主传统,罗马共和国最终在行省将领的斗争中,摇摇晃晃地倒下了 。
参考文献
杨共乐:《罗马社会经济研究》
厉以宁:《罗马—拜占庭经济史》
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
坦尼·弗兰克在《罗马帝国主义》
尤里乌斯·凯撒:《高卢战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