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旻宁|为何道光临终留遗诏死后不入太庙?大清有如此祖训,他确实没资格

公元1850年农历正月十四,在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清宫里却是一片阴郁,哀声四起,因为就在这一天,道光皇帝驾崩了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道光皇帝竟然在弥留之际留下朱谕遗诏,要求自己死后灵位不进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死后都是要入太庙享受后世祭祀的,这是作为皇帝最起码的尊严与殊荣 。那么,道光皇帝到底为什么立下如此惊世骇俗的遗诏呢?他自请死后灵位不入太庙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
爱新觉罗·旻宁|为何道光临终留遗诏死后不入太庙?大清有如此祖训,他确实没资格
文章图片

细读历史,丢失国土确实是莫大的罪过,以清朝为例,每一代皇帝其实都非常重视国土问题 。比如我们最熟知的康熙皇帝,他在位期间平三藩、战沙俄、收台湾、三征葛尔丹,使中国版图扩大到1300万平方公里 。
康熙还曾立下一则祖训:凡宫中一切物件,寸草不可丢 。为了落实这一祖训,康熙皇帝还将36跟一寸长的草棍放在一个景泰蓝的小罐子里,将其一直保存在宫中,并安排人每天检查一次,要求一根不许丢,分毫不许少,美其名曰:“寸草为标” 。
就这样,这36根草一直在宫中放了200多年,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入主紫禁城,他还亲眼看到了这36根完好无损的草棍,并将此事写在回忆录里 。
【爱新觉罗·旻宁|为何道光临终留遗诏死后不入太庙?大清有如此祖训,他确实没资格】只可惜,顺治康熙打下的百年基业,终究还是败在了他的后世子孙手里,后来的后来,不仅香港割让了,连大清也亡了 。这就是历史的无奈,纵然再伟大的帝王,再严苛的祖训,也阻止不了不肖子孙和世事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