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鄂尔泰|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文章图片

但张廷玉、鄂尔泰这两党之间的争斗,逐渐超出了乾隆的容忍,《啸亭杂录》中记载:
上(指乾隆)之初年,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
皇帝是乐于臣子们之间有不和的,但争斗不能影响到朝堂的正常运转,张、鄂两党显然出圈了 。
并且,因为张廷玉、鄂尔泰两人德高望重,朝政大多由他们掌控,由此引来的一些传言,让秉承皇权至上的乾隆很没面子 。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的记载,朝鲜使臣就在回国的述职报告中写道:
阁老张廷玉负天下重望……彼人皆以为张阁老在,天下无事云 。
除张廷玉的声望超过乾隆外,还有人上奏乾隆,指责鄂尔泰“欺蔽于中”,暗指乾隆是傀儡 。
因此,本来还想着正常交接班的乾隆恼火了,开始寻找机会整治张廷玉、鄂尔泰两人 。
鄂尔泰|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文章图片

首先中招的是鄂尔泰 。乾隆七年,鄂尔泰一党的成员仲永檀(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弹劾张廷玉一党的成员张照(时任刑部侍郎,后升刑部尚书),被张照反揭发仲永檀将密奏留中之折的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 。
乾隆马上借此案打击鄂尔泰,不但将仲永檀、鄂容安革职审问,还允许有司刑讯两人 。
结果,两人都承认了有“往来亲密,于未奏之前,先行商谋,既奏以后,复行照会”的事实 。
案件审问清楚后,乾隆给了鄂尔泰一个面子,没有继续追究鄂容安,但鄂尔泰的亲信,引起此案的仲永檀却死于狱中 。
根据《乾隆实录》中的记载,乾隆还为此对鄂尔泰大加指责:
夫以仲永檀如此不端之人,而鄂尔泰于朕前屡奏其端正直率,则其党庇之处亦属显然,久在朕洞悉之中……倘仍前不检,鄂尔泰自思之,朕从前能用汝,今日能宽汝,将来独不能重治汝之罪乎?
身为总理大臣兼军机大臣,亲信和儿子被刑讯,其中一个还死于狱中,鄂尔泰哪还不明白乾隆的态度?
鄂尔泰|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文章图片

至此案后,鄂尔泰老老实实不再参与党争,直至乾隆十年时病死,如愿配享太庙,并入祀京师贤良祠 。
但乾隆也没有就此放过鄂尔泰,到乾隆二十年时,乾隆都还借着鄂尔泰的门生胡中藻、侄子鄂昌引发的文字狱案件,把死去十年的鄂尔泰的灵位撤出贤良祠 。
鄂尔泰之后,是张廷玉,他支撑得更久一些,乾隆十四年,77岁的张廷玉请求致仕,获得批准后,张廷玉担心乾隆不履行雍正遗诏中让其配享太庙的承诺,要求乾隆再次做出承诺 。
张廷玉的这个不依不饶的行为激怒了乾隆,但因此事是雍正遗诏中的内容,乾隆还是为此专门给了张廷玉一份诏书,再次认可雍正遗诏中,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承诺 。
但张廷玉接到乾隆赐予的诏书后,先是让儿子入宫谢恩,而不是亲自去 。
鄂尔泰|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文章图片

随后,在乾隆表达不满,并下旨召张廷玉入宫谢恩时,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就得知了其中的内容,且赶紧入宫,让乾隆找到了整治张廷玉的借口,《清史稿·张廷玉传》中记载:
上以廷玉不亲至,遂发怒,命降旨诘责 。军机大臣傅恆、汪由敦承旨,由敦为乞恩,旨未下 。又次日,廷玉入谢,上责由敦漏言,降旨切责 。廷臣请夺廷玉官爵,罢配享 。上命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许配享 。
张廷玉被削去爵位后的第二年,皇长子定亲王薨,初祭刚过,张廷玉就请求回乡,乾隆再次找到整治他的借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