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62年前,世界首颗人造卫星脱轨,钱学森仅据一道火光算出坠毁点


钱学森|62年前,世界首颗人造卫星脱轨,钱学森仅据一道火光算出坠毁点
文章图片

钱学森先生一下飞机 , 便直奔主题 , 听了沈阳方面绘声绘色的描述 , 好像“斯普特尼克1号”一定会落在我国土地上一般 , 钱学森先生心里也激动非常 , 直接找当晚目睹了“火球”的执勤战士询问 。
但经过执勤战士的回答 , 钱学森先生心中的热切逐渐消退 , 他反复找执勤先生确定“火球”的速度、大小、方向以及弧度等 , 又自己从口袋里拿出一支钢笔试图计算 。
不一会儿 , 钱学森先生的手中便被笔墨画满 , 关于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函数等在手心中越变越多 。周围的人一派茫然 , 但也安安静静地等在钱学森先生一旁 。
没过多久就 , 经过计算后的钱学森先生告诉大家 , 如果那晚执勤战士看到的“火球”真的是卫星残骸的话 , 那么降落的地点应该落在距此2000公里开外的地方 。
换句话来说 , 
“斯普特尼克1号”不可能在中国境内 , 更不可能降落在我国东北地区 。
钱学森|62年前,世界首颗人造卫星脱轨,钱学森仅据一道火光算出坠毁点
文章图片

这个消息让人甚是失望 , 但如果接着找下去只会徒劳无功 , 根本白费力气 , 于是钱学森先生告诉沈阳方面不用去找 , 自己也带领一众人在当天下午返回了北京 。这件事不了了之 。
果然 , 在第二天一大早 , 我国就接到苏联传来的消息 , 说是卫星残骸已经在阿拉斯加的一处雪山找到 。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 , 对卫星残骸地点不是中国尽管有些失望 , 但更多的是对钱学森先生的敬佩 。
钱学森先生仅仅只是通过战士口中的描述的
“一道火光”
 , 便精准地计算出“斯普特尼克1号”的遗落地点 , 避免了人力的浪费 , 着实让人另眼相看 。
而有这样的人才 , 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的卫星岂不是指日可待?
钱学森|62年前,世界首颗人造卫星脱轨,钱学森仅据一道火光算出坠毁点
文章图片

2.正因为有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人物 , 所以祖国得以建设
伟人曾这样评价钱学森先生:“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 , 在我看来 , 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计算卫星残骸 , 不过是钱学森先生能力的冰山一角 。
1955年 , 钱学森先生在美国的阻挠下总算回国 , 他学成归来 , 只为报效祖国不求其他 。
在日复一日的不断努力奋斗中 , 在钱学森先生的带领下 , 中国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 , 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又在1967年6月17日 , 让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
在1958年寻找“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残骸无功而返之后 , 
经过12年的艰苦研究 , 
总算是在1970年4月24日 , 中国成功发射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钱学森|62年前,世界首颗人造卫星脱轨,钱学森仅据一道火光算出坠毁点
文章图片

中国成就了钱学森先生“两弹一星”的功勋称号 , 钱学森先生更是成就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建设 。
在那个1958年的冬日 , 钱学森先生定下“斯普特尼克1号”的残骸不在中国的结论 , 却身体力行建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 。
都说“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 。12年 , 说长不长 , 说短不短 , 却足以我国发展建设 , 更别说几十年后的今天 。中国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 , 少不了当年先辈 , 也少不了当下的奋斗者以及未来的汹涌后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