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历史|为何日本女人背个“小枕头”,武士则背个大包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日本和服背后的“小枕头”
“母衣”起源于平安时代末期,最早叫做“幌”或“保侣衣” 。那时候的日本都是小规模作战,骑马武士往往披着一个长长的布条,类似披风,冲锋时被风吹起膨胀,能起到一定的遮挡流矢作用 。
文章图片
▲母衣的演化
后来,到了室町时代和战国时代,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长披风在作战中显得累赘,于是有人发明了将一个竹笼子(母衣骨、母衣串)背在身上,外罩披风,演变成更利于骑马冲锋的“母衣” 。
文章图片
▲古代的母衣串
“母衣”虽然看起来丑丑的像乌龟壳,但能够罩住背部,能有效遮护住来自后方和侧方的矢石攻击,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穿“母衣”的武士很惹眼,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 。
文章图片
日本人打仗流行砍首级,一旦砍掉一个带“母衣”的武士,就将其首级放入其“母衣”中带回去献功,在当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所以穿“母衣”看起来是保命,其实是在玩命 。
文章图片
▲日本武士祭中的赤母衣众
文章图片
▲日本武士祭中的赤母衣众
到了战国后期,铁炮(日本人对火绳枪的称呼)进入战场,“母衣”的防护作用更加削弱,渐渐演变成一种“荣誉装” 。比如一代霸主织田信长,拥有两支著名的“母衣众”:一队“黑母衣众”,一队“赤母衣众”,各10人 。
文章图片
【日本_历史|为何日本女人背个“小枕头”,武士则背个大包袱?】这20个有资格穿“母衣”的都是地位很高的武士,他们是织田信长直属的亲卫队,更多是担任举旗传令的任务,利用他们色彩鲜艳的装束,让一线士卒们更易见到和执行军令 。
文章图片
▲前田利家雕像(织田信长的赤母衣众之一)
作战中,真要“母衣众”去肉搏作战时,基本接近全员玉碎了 。
最后,这个大包袱为何叫“母衣”?日本江户学者新井白石在《本朝军器考》中做了解释:母衣,就是女人怀孕时的胞衣(胎盘) 。也就是说,武士穿母衣就像呆在妈妈子宫里一样安全 。
文章图片
▲母衣,象征着胎盘
对于以勇猛自诩的日本武士,这个画风急转的名称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迁,这个古怪的玩意到了江户年代终于进了历史陈列馆,只有在如今的日本武士祭中还能见到 。
文章图片
▲同样背个东西,为何波兰翼骑兵那么威风?
推荐阅读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新冠病毒|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超一万人
- colin|深扒元宇宙:一个世纪前的科幻概念,为何今天大火?
- 满大街|满大街都是餐馆和药店,终于明白为何欧美国家不扶持电商发展
- 贝佐斯|?美国打造的“神器”,为何到中国后沦为笑话?
- 欢聚集团|直播APP东渡记:对决日本财团,俘获日本宅男
- 天津|天津为何要做全员核酸 张颖:病毒可能已潜伏15到21天 源头非常不清晰
- 发达国家|为何越发达的国家,越不支持“电商”?看到路边的街道就清楚了
- 元宇宙|元宇宙或迎“终极形态”?马斯克为何如此力挺脑机接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