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此时的康熙将撤除藩王纳入到自己的执政目标,
随着藩王的权力不断收束,加上康熙帝坚持裁撤三藩
,不得以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可喜等势力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以反清复明的名号,起兵谋反 。
起兵之初,三藩呼应,朝廷在南方的根基尚浅,很快就被三藩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
一度逼得康熙帝要御驾亲征三藩 。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2.兵败如山
巅峰时期的吴三桂叛军多达40万大军,而当时清军主要以满族人为主,
全国的兵力不过40万,真正能够用于与叛军作战的不过15万人
,吴三桂拥有三倍于清朝的优势兵力 。
但吴三桂虽然坐拥精兵却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有的也只是实现当时与多尔衮实现划江而治的决心 。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正如当年恒温北伐仅仅驻军灞上,长安近在眼前却停滞不前,军队士气被消耗殆尽 。吴三桂也是如此,当他饮马长江之时,本是进攻中原一统天下的时刻,然而他却把进攻步伐停在了长江以南,甚至摆出了一幅与满清谈判的态势,这也使得康熙的缓兵之计得以生效 。
康熙帝利用了与吴三桂僵持的这几个月及时调兵遣将
,终于将战势转为了消耗战,以全国之力对一地之叛军,再利用分化等的手段,终于吴三桂的叛军被活活拖垮 。
兵败如山倒,其他的藩王也被康熙帝一一处决,至此清朝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统一 。若吴三桂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呢?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3.划江而治
吴三桂的失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被其他两位汉人藩王出卖,
两位藩王迫于康熙帝的威逼利诱纷纷投降,被背叛的吴三桂因此兵力大减,最终兵败昆明城 。
但是他建立的大周王朝的最初目的就是与清廷划江而治,但很多客观原因使得他这个梦想不得不破灭 。
首要的一点就是吴三桂的战略选择
,吴三桂是一个不具备战略眼光的枭雄 。仅仅划江而治就已经满足了他的野心,所以他没办法用军事来彻底战胜清朝,想的也只是与清朝谈判,形成了战略僵持的局面 。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清朝的目的从始至终都是一统天下,不存在于大周划江而治的妥协性 。本来康熙的削藩的目的就是为了清朝能够控制更多的地区为国家增加收入,
假如与吴三桂划江而治才是真正的丧失了更多地区的控制权 。
所以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清朝都不存在于吴三桂划江而治的妥协性,划江而治从一开始就是空中楼阁 。
吴三桂|吴三桂叛军比清军多两倍,若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
文章图片

其次,就是吴三桂过早称帝,使得可以团结的明朝势力人员离心,
本来这些明朝遗老都希望继续扶持另外一个明朝后裔称帝
,然而吴三桂自己称帝使得这些人都不愿意为了吴三桂的野心再打仗,军队反而离心离德 。
另外这也使得其他观望的势力断了念头,不再响应吴三桂的号召,
清朝军队避免了与这些势力进行的内耗 。比起朱元璋的谋略,吴三桂就差远了,朱元璋当时利用的就是群雄割据的局面,"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慢慢累积自己的势力,然后再一举发难,与其他势力决战 。
而吴三桂是既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心思,所以他自身的势力基础存在着先天不足,大周没有能够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反而偏安一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