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始终都是国家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当时国家最高的权利和荣誉 。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玉玺上,以彰显中国帝制的独裁性和君权神受理念 。可以说在旧时封建礼教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是绝对服从,“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
就是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无数忠臣良将白白丢了性命,譬如像战神白起晚年因功高震主,遂遭到秦昭襄王猜忌被赐死于咸阳杜邮,史称“杜邮之戮” 。然而,在秦国历史上除了白起被赐死之外,其实还有一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名将被残忍杀害,他就是深得秦始皇尊宠的大将军蒙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巡游的路上,其子胡亥一上台就大开杀戒,先是赐死公子扶苏,后又将掌握军权的蒙恬问罪囚禁 。最终蒙恬因连坐罪被赐死,而不甘心赴死的蒙恬在自杀前也说了两句肺腑之言成为千古名言,奸雄曹操更是对其推崇备至,每当受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文章图片

可就在临终前,不甘就此负义的蒙恬还在解释,为此蒙恬在自杀前说出了两句流传两千多年的遗言:“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意思是说,我蒙氏家族为秦国出生入死已经有了三代,现在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 。但是我宁愿坚持守义之节,情愿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也不辜负先皇的厚爱和祖上的教诲和荣光 。
而对于名将蒙恬临终的肺腑之言,可谓是将古代封建忠君的伦理道德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奈何胡亥已经下定了决心杀死蒙恬,结果蒙恬也只能毒药自杀 。可能连蒙恬自己也没想到,他临终悲喊的这两句忠君遗言,会在数百年后的三国时期让一代枭雄曹操推崇备至,每当曹操受委屈时必读一次,而且往往每读一次就流泪一次!原来在建安十五年,曹操在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欲继而图谋统一全国,可此时在政治上却受到群臣质疑,抨击其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为此曹操特地写了一篇《述志令》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
【蒙恬|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文章图片

在《述志令》中,曹操先是介绍了自己的生平和功绩,然后又强调别人怀疑自己有篡夺帝位的野心,常使他感到心神不宁 。之后他举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例子,说此二人称霸天下后,仍然尊重周天子,而他本人亦是如此 。后来当他写到秦二世胡亥要毒杀蒙恬时,曹操更是感动不已的说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
确实,蒙恬临终前的一番话,能够引起奸雄曹操的共鸣 。而曹操之所以看到蒙恬遗言会流泪,实在两人有着相同的处境,没有蒙恬筑长城北击匈奴,秦朝北境将永无宁日 。最后我们要说,名将蒙恬自杀前说出的两句千古名言,其中原因必然会让令人落泪,一方面是蒙恬的气节本身令人肃然起敬,其铮铮铁骨和无暇忠心令人感动 。另一方面是曹操对此的尊崇,其实也间接反映了曹操对大汉的一丝忠心,然而这一丝忠心或许就是让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