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亿明朝人为什么最后会败给30万清朝人?崇祯手下一锦衣卫用4个字回答
【明朝|1亿明朝人为什么最后会败给30万清朝人?崇祯手下一锦衣卫用4个字回答】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郊外召集女真各部首领,举行祭天誓师仪式 。在此次集会中,努尔哈赤正式起兵造反,挑战大明朝 。明清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不对等战争,努尔哈赤一方的清朝无论控制地区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兵员数量,都远远比不上明朝,实力相差悬殊,然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人目瞪口呆 。
文章图片
崇祯时期,王世德长期分管皇宫宿卫,每日出入紫禁城,得以周旋于崇祯皇帝和文武重臣的身边,“臣小臣,日侍先皇左右,目击时艰,知祸所从来”,是明朝末年许多大事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明朝灭亡后,王世德回老家隐居不出,写了一本回忆文集《崇祯遗录》,对明朝末年的国家大事做出了独到的分析 。
文章图片
《崇祯遗录》提到明朝被清朝取代原因时,王世德精准概括为4个字:有君无臣 。有一个尽心尽力的崇祯皇帝,却没几个尽职尽责的大臣 。王世德认为,首先崇祯态度端正,勤劳国事,十余年间,“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从无宴乐事” 。其次崇祯才干卓异,弹指之间摧毁权阉魏忠贤即可证实这一点,“上即位春秋方十七,乃不动声色剪除之,其才固非中主所可及” 。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明朝大臣们的表现令人失望透顶 。明末朝廷有两大恶习,一是大臣之间拉帮结派、内斗激烈,东林学派与“楚派”“浙派”之间水火不容,用人任事从不以国事为重,而以派别和个人亲疏定是非,“置国事所不顾” 。二是大臣大部分才干平庸,“内外大小臣工,求一戡乱致治之才,万不可得”,崇祯每次“咨诹安危大计”,群臣要么“惭汗不能言”,要么“嗫喔举老生常谈以塞责” 。在这一摊污泥浊水中,即使出现一个半个孙承宗、袁崇焕这样的人物,也注定举步维艰,难有作为 。王世德感叹说:“所谓儒臣者类如此,天下事尚可为乎?”王世德的话是很多人的共识,李自成发布的征伐明朝檄文上也说过:“君非甚暗,而臣尽行私”,连崇祯自己也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看来这一点是当时很多人的共识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