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述志令》
“功高盖主”势必让君主起疑,认为其有二心,而且会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地步,尽管一片赤诚之心,也可能遭人诬陷,被认为有反叛之心,谋权篡位,历史上“功高盖主”之人几乎难以善终,要么真的反了,要么就被莫须有的罪名给处死了 。
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
文章图片

在此情况下,曹操写下了《述志令》,讲述了这些年来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想,并且对汉室表明自己的忠心,在其中讲到了秦朝大将蒙恬: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祖父蒙骜投靠秦昭王后,率领大军攻打了韩、找,战功累累,累官至“上卿”,蒙恬的父亲蒙武也为秦将,同样官至上卿,而蒙恬自幼也是胸怀大志,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收复了河南之地,被誉为是“中华第一勇士” 。
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
文章图片

蒙氏三代对秦忠心耿耿,然而秦始皇东巡期间驾崩,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以及胡亥密谋,假造遗诏,要求太子扶苏和蒙恬自杀,蒙恬在吞药自尽前也说了两句遗言 。
其一:“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蒙恬手中有30余万兵力,足以反叛秦国,但蒙恬却选择了守义而死,以表自己忠于秦朝 。
其二:“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蒙恬本心存疑惑,认为自己对秦朝忠心耿耿,并无过错,又怎么会被赐死?然而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蒙恬想了良久,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被赐死的理由,认为自己曾挖到过龙脉,因此有罪,最终蒙恬选择了不怪罪秦朝,可见其忠心 。
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
文章图片

如此忠心,天地可鉴,曹操被天下所非议、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蒙恬的遗言,读完便豁然开朗 。曹操认为自己的境况与蒙恬何其相似,因此惺惺相惜,每读一次也要掉一次眼泪 。
在《述志令》中,曹操也讲到:“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
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
文章图片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
【蒙恬|蒙恬临终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遇到难处就读一次,读完就豁然开朗】曹操认为此时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并不是归还政权的时候,而封地则可以辞退一些,并且讲到曹氏也对汉室忠心耿耿过了三世,自己生是汉室的臣子,死也是汉室的臣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