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的小红军,离开时是乞丐,报恩时成将军

1934年,重庆市秀山县雅江乡车田村 。
这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四周青山环绕,虽然被称为小村,实则仅有几户人家,若不是早晚升起的炊烟,这个窝在深山的小村子,恐怕都难以被人察觉 。
一位红军军官,带着两名战士,抬着一个小红军伤员,焦急地从崎岖的山路上向车田村走来,他们之所以来到此处,正是看中这个村子的隐蔽性,因为他们要将这位受伤的小红军留下寄放,隐蔽性大的小村子,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他的安全 。
小红军|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的小红军,离开时是乞丐,报恩时成将军
文章图片

苏医生虽然不认识李木富夫妇,但是他认识药方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木富夫妇经常抓的这副药引起了他的注意,毕竟在那个年代,有人在他这里频繁抓疗伤药,他如果不了解清楚,很容易惹上麻烦 。
终于在李木富夫妇又一次抓药的时候,苏医生坚持质问他们买药的真正原因,李木富夫妇不得已之下,只好说出实情,本以为这一次小红军难逃一劫了,却没想到,苏医生不仅没有告发他们,而且愿意帮助他们隐瞒此事,每次抓药的时候,也总是多送一些草药给他们,帮助治疗小红军 。
在李木富夫妇悉心照料之下,段苏权的伤情逐渐好转,但他的处境依然艰难 。比如段苏权所在的山洞中,因为他自己伤情严重,生活上无法自理,李木富夫妇除了送饭送药外,也不敢过多逗留,导致山洞内的屎尿脓血一片狼藉 。
段苏权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对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尚能忍受,毕竟他经历的磨难太多了,这不算什么 。但段苏权细心观察之下发现,李木富夫妇送来的红薯稀饭越来越稀,草药也越来越少,而且最近三天都没送来半点食物,此刻已经饿的浑身无力了,这一点最让他的内心无法承受 。
段苏权当然理解,在那个战争年代中,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供养一位伤员,压力极大 。以李木富夫妇的性格来看,如果他们有吃的,一定不会给自己的吃食和药物减量,甚至是断绝,恐怕他们的日子已经到举步维艰的地步 。
段苏权想到此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他不想拖累李木富夫妇二人,当即决定离开山洞 。段苏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脚踝部分已经有所好转,虽然还无法站立更无法行走,但已经不流血,也不那么疼了 。
段苏权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忍着饥饿、痛楚和寒冷,利用仅存的力气,用双手爬出山洞,向李木富的家中爬去 。山路崎岖,布满坚硬的石子,一路爬来,段苏权身上被石子划出一道道血痕,触目惊心 。
李木富夫妇在家门口发现段苏权时,他已经不省人事了 。这一路爬行,因为段苏权的脚无法用力,只能利用膝盖发力爬行,导致膝盖处一片血肉模糊,伤口深处,甚至依稀可见白骨 。
李木富夫妇眼中含泪,将段苏权扶进了屋内,因为草药已经用尽,只能烧一些温水为他处理膝盖处的伤口,又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妻子杨桂花将仅剩的一点红薯稀饭取出来热了一下,准备等段苏权醒来喂食 。
小红军|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的小红军,离开时是乞丐,报恩时成将军
文章图片

段苏权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木富夫妇,本就贫苦的夫妻二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煎熬,看上去憔悴许多 。段苏权环顾四周,李木富的家中空空如也,没有了半点存粮,只有少许红薯稀饭在锅里冒着热气,翻着水泡 。
这碗红薯稀饭,成为段苏权此生最难忘的记忆,他将自己决定离开的想法,告诉了李木富夫妇,李木富虽然有心挽留,却深知将他强行留下,也无法给他提供温饱 。
段苏权脚伤未愈,无法行走,李木富便委托苏医生帮他联系木匠,打了一副拐杖送给段苏权 。临别之际,段苏权与李木富夫妇依依惜别,每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花,短短的人生交汇,已然将他们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