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历史|西方为什么不叫日本“病夫”?赔偿仪式上,30名武士现场表演切腹

【日本_历史|西方为什么不叫日本“病夫”?赔偿仪式上,30名武士现场表演切腹】“东亚病夫”是我们不愿听到的一个词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 这个词代表着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有趣的是 , 西方人似乎仍活在近代历史带给他们的优越感中 , 对中国人的偏见仍未消除 。这不 , 最近许多涉及“辱华”的新闻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 漫威电影《上气》的选角事件也成了当红话题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场漫长的赛跑 , 中国几乎一路遥遥领先 , 却在临近终点线时跌了一跤 。也就是趁着这个功夫 , 不但西方国家瞬间反超 , 连一直倒着数的日本也拼了命地冲到了前面 。这段历史让人看着揪心 , 然而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 , 几乎整个东亚都处于历史低谷期 , 为啥偏偏把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称为“东亚病夫”呢?
人们所说的“东亚”通常是指中国、日本、蒙古、朝鲜和韩国这5个国家 , 放在约一个世纪前那会儿还没有韩国 , 剩下的四个国家里 , 蒙古处于俄国的庇荫下 , 基本上没啥戏份 。朝鲜更是弱得可怜 , 清朝还在的时候 , 朝鲜还能找宗主国求救;清朝灭亡后 , 一旦有外敌侵略 , 他们基本上只能坐等亡国 。剩下的日本算得上是近代东亚诸国中混得最好的 , 然而 , 西方国家对日本人的偏见也不小 。直到二战时 , 英军将领路易斯·蒙巴顿还把日本人比作“一群穿着布袋一样的马裤的猩猩” , 说他们“丑恶地令人不寒而栗” 。美军更是嘲笑日军身材矮小相貌猥琐 , 甚至还专门出了本册子羞辱日本人 。
日本_历史|西方为什么不叫日本“病夫”?赔偿仪式上,30名武士现场表演切腹
文章图片

作为对近代日本影响巨大的著名教育家 , 福泽谕吉有一套论点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他曾在自己的著作《脱亚论》中大肆贬低中国 , 说还是拿着中国的那一套 , 日本以后啥事都办不成;日本想要崛起就必须“脱亚入欧” , 让年轻人从心理上把自己当成西方人 , 同西方同进同退 。虽然福泽谕吉的言论有点极端 , 但其效果还是相当卓著的:截至日俄战争爆发时 , 俄罗斯帝国遍地文盲 , 日本已经将小学教育普及到了全国;1937年 , 日本又将教育普及到了初中 , 当时最发达的英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
除了对本国的改造 , 日本人对外表现出来的姿态也令西方人不敢将其同“病夫”联系在一起 。
明治维新初期 , 有个藩主坐在轿子里 , 看到有3个法国人在路边一脸好奇地盯着他看 , 这令那位藩主十分恼火 。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 , 这样的行为是难以被容忍的 。结果 , 这3名法国人被藩主的侍从当场砍了头 , 消息传到法国 , 后者当即决定出兵教训一下这个东亚小国 。这下日本人慌了神 , 连忙请求和解;法国提出了两个条件 , 除了一定数额的赔偿外 , 法国人还要找出30多名“凶手”并把他们全部处决 。其实 , 参与这件事的人远没有这么多 , 但为了平息事端 , 藩主只能招募30名勇士背下这口黑锅 。结果 , 自愿报名的日本人多达2000人 。
日本_历史|西方为什么不叫日本“病夫”?赔偿仪式上,30名武士现场表演切腹
文章图片

赔偿当天 , 法国代表同日本代表签完和约后 , 还没等前者离场 , 30名衣着整齐干净的日本人来到他们面前 , 二话不说就抽刀剖腹 。据描述 , 有2名法国代表当场吓昏 ,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日俄战争后 , 乃木希典凭借一波“肉弹冲锋”拿下了决定性的胜利 , 日本以小博大战胜俄国 , 这也让西方列强对这个东亚小国刮目相看 。总而言之 , 近代日本是正儿八经地谋求进步 , 对外也做得够狠 , 甚至不惜赌上国运 , 日本人的凶残顽强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相比之下 , 中国人的羸弱便更加凸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