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文章图片

二、曹植与曹丕间的斗争
曹冲年幼即夭亡,曹操必须要挑选新的合适人选了,而此时已在都城文坛享有很高名气的曹植成为曹操的重要培养对象 。众所周知,曹操不但在战场、政坛上杀伐果断,其本人亦是一名诗词大家,文采水平极其之高 。而曹植也是如此,他年纪轻轻便在高手如云的文坛中获得一席之地,且对所谓的“礼”与权威毫不在乎,这与年轻时的曹操十分相似,因此曹操十分喜欢曹植,也有意将其培养成下一位接班人 。
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文章图片

在曹操花大力气培养曹植的同时,长子曹丕也并没闲着,毕竟此时的他在名义上依旧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曹丕与曹植不同,他在文坛上默默无闻,本身性格相对沉闷一些,这自然无法得到曹操的喜爱,但曹丕的政治手腕与狠辣程度却比他的几位弟弟高出一大截 。他在朝内外四处结交“朋友”,在朝内有手握大权的世家大族与宫廷宦官势力,在朝外有享誉文坛的文学大家与青年才俊 。无论在朝内还是朝外,曹丕都拥有庞大的关系网络,这与喜爱文学且性情不羁的曹植完全相反 。况且曹丕时常以长子的身份在曹操出征时处理朝政,军事政治一把抓,已经历练出相当高的政治能力,这同样是曹植无法比拟的 。
尽管曹丕有巨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立于不败之地,要知道作为整个曹魏集团的最高领袖,曹操对曹丕并不喜欢,甚至带有很强的排斥感,他不喜欢这个城府极深的儿子 。而在曹操的有意支持下,曹植的身边也逐渐聚集起一批亲信,尤以丁仪、杨修等为主 。但曹植集团的最大问题是,这些支持者大多是在曹操的要求下才投向曹植的,且他们本身少有元老级别的朝廷重臣,所以他们根本无法与支持曹丕的司马懿等世家大族相抗衡 。曹植本身更不喜欢这所谓的“权术”,他本人就是不羁爱自由的性情中人,让他整天处于波谲云诡的权斗风云中,如同酷刑折磨一般难忍 。
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文章图片

三、曹操的无奈与曹丕的继位
曹操为一代雄主,其手腕、智慧与文采,当时无出其右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有意与所谓的儒家规矩相隔开来,因此曹植是他的最佳人选 。但曹丕凭其手腕聚拢起来的巨大政治势力,已经让曹操无法忽视,此时的他已然逐渐老去,他深知曹植已经无法与其长兄曹丕相抗衡,他必须做出决断了,而这个决断必须要向世家大族妥协了 。
谈到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当时的世家大族所具备的巨大影响了 。自周行分封以来,政权一直为王室贵族掌握 。尽管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并以军功爵制作为提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汉代的建立尤其是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世家大族再度卷土重来,他们依靠着巨大的关系网络与几乎被他们把持的选举制度,使朝野内外都成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曹操出身并不高,因此他在掌权后有意打压所谓的世家大族,但待曹操逐渐老去,北方局势逐渐稳定之后,世家大族再度出山,他们企图利用儒家规范再造大汉时期的社会与制度,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曹操|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背后原因很无奈
文章图片

身为嫡长子的曹丕是世家大族最看好的继承人选,而曹丕也在有意向他们靠拢,像我们熟知的司马懿家族,就是当时十分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 。而曹植手下的丁仪等皆是出身贫寒的士人,他们是曹操有意提拔上来的,但在庞大的世家大族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曹操已然明白若坚持以曹植为继承人,即使他能顺利继位,也必然要再度迎来一场血雨腥风,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建安二十二年,曹操还是决定向世家大族妥协,决定以曹丕为魏王太子 。可以说这是曹操十分无奈的选择,随后他更是借故先后对曹植的亲信及曹植本人做出巨大限制与惩处,但这也不得不说是对曹植的一种特殊“保护” 。及曹丕登基后,尽管有七步成诗的故事,但曹植本人并未受到过多伤害,算是无疾而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