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我们认识历史,主要依靠文字记载和重要文物 。自从清朝后期摄影术传入中国,我们认识历史有了新的维度,很多历史细节更为逼真、更为细腻地传递给后人 。小编整理了一组老照片,一起来了解清朝最后30年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面貌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以前人们使用的多是油纸伞(皮棉纸浸桐油),这种伞用久了会破损 。不过没关系,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都能看到修伞匠人的身影 。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一顶完整如新的伞又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清朝京师设置五城察院,以五城御史为长官,负责中、东、西、南、北五城的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兼具公安和法院的双重职能 。照片中的这些练勇,类似于警察的早期形态 。不过他们的队列松松垮垮,精气神不佳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成都贡院是乡试之地,到同治时考试房舍达到13935间 。考生在左右两边的考棚(按“千字文”排列顺序)应试答题,考官则登上明远楼眺望,居高临下,监视考场,提防作弊 。据记载,从1665年至1905年共240年间,成都贡院共举行152次考试,考中举人786名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孔祥熙1880年生于山西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 。早年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后赴耶鲁大学留学 。查阅其个人履历,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不是清朝臣子,何以穿上了文官补服呢?当时朝廷授予归国留学生进士或举人头衔,他的官服很可能来源于此 。清朝灭亡之后,他逐渐显达起来,并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东便门位于内城和外城结合部位、外城城墙东南端,规模不大,较为偏僻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父子俩的衣服纹样繁复,比较花哨,属于不走寻常路的风格,也从侧面反映这个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
文章图片

【清朝|清朝老照片:小太监档案贴大头照,30岁孔祥熙身穿文官补服】这个拍摄场景的布置,非常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点 。左三女孩年龄稍大,拿着花篮,初露温柔贤淑的气质;其他几个孩子有的骑木马、有的踩玩具狗,都处于调皮捣蛋的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