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嘉庆是清代最为勤政的皇帝,为何没能挽回清朝盛世?晚年含泪痛哭

相较而言,乾隆选择接班人的范围实在太窄,在他十七个儿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在乾隆三是半年都相继离世 。除去这些,十二阿哥由于被乾隆厌恶根本没有资格列为人选,四阿哥和六阿哥早已过继给人,因而最终乾隆选择的范围只有四个孩子 。经过比较皇十五子颙琰,终于全面走入了乾隆的视野 。
嘉庆|嘉庆是清代最为勤政的皇帝,为何没能挽回清朝盛世?晚年含泪痛哭
文章图片

影视形象
这种情况到乾隆驾崩终于得到了全面纠正,而以诛和珅开始作为新皇帝正式全面收回执政权利 。和珅的问题并不复杂,巨额贪污,染指皇权,大肆培植党羽,严重冲击了嘉庆的自尊,侵犯了他的政治利益,让他在这段做新皇帝的时间感到极端尴尬和羞辱 。动心忍性需要付出巨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一旦形势转变,这种清算必将疾风暴雨般的倾泻下来 。
嘉庆打掉和珅,更是基于对大清王朝的责任感 。打掉和珅后,看着查抄和珅的账本,嘉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个帝国已经成了这个人的囊中牟利工具 。“和珅一日不除,则纲纪一日不肃”、“若不立除元恶,无以肃清庶政、整饬官方”《清仁宗实录》
嘉庆|嘉庆是清代最为勤政的皇帝,为何没能挽回清朝盛世?晚年含泪痛哭
文章图片

和珅画像
带着这样大的狠劲和气魄,嘉庆皇帝在三十八岁这年开始了他的新政 。早在嘉庆元年时白莲教起义这时起义已经席卷五省,经过几年的筹措,终于将这次重大动乱平息下来 。嘉庆帝难得给这次起义有一个清醒的评价:“官逼民反”,正是官吏们的搜刮地皮,攫取民脂民膏,引起激变 。面对腐败,嘉庆决心从高处着手,迅速撤换和珅时代大部分高层官员,南京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以及漕运总督,次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 。《剑桥中国晚清史》
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早在乾隆时期贪名卓著,《清史稿》载:“乾隆季年,诸贪吏首(王)覃望,次则郑源璹 。”在清查郑案后,“收发库项,加扣平余数逾八万,署内眷属几三百人,自蓄优伶,服官奢侈” 。嘉庆下令将郑斩首,并在谕旨里愤恨指出:“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及宴会酒食之费,并不出自己资,多系首县承办,首县复敛之于各州县,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 。《清仁宗实录》
紧接着新皇帝加大军事力度,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和兵力平定白莲教起义 。在军队反腐中把负责前线作战的统帅经略大臣勒保撤职查办 。在抓获白莲教头目时,嘉庆深沉地下了一道谕旨:“剿匪滋事,以官逼民反为词 。昨冬贼首王三槐解到讯供亦有此语,闻之恻然,是以暂停正法……”《清史讲义》于是他在总结这些根源时,善良的天性和富于同情心的他竟然免除了一些人的死罪 。嘉庆七年(1802年)额勒登保、德楞泰与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联名加急上奏:“大功初定,川、陕、楚等逆首全部肃清 。”捷报来传,嘉庆感慨万千,终于完成了父亲乾隆没完成的任务 。
然而这种运动反腐成果却十分可疑,反腐越到最后往往是重拿轻放,不痛不痒 。首先嘉庆在反腐战略上高度不够 。早在处理和珅时,他就明确表示“只罪和珅一人”,不欲株连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其他重大贪污案件比如吴省兰、吴省钦等性质恶劣却旋即“辩冤起用”终发展到邪正莫辨,自损政治威信的恶劣地步 。
嘉庆|嘉庆是清代最为勤政的皇帝,为何没能挽回清朝盛世?晚年含泪痛哭
文章图片

嘉庆题写的匾额
众所周知,乾隆晚年时期的贪腐早已是集团化,嘉庆把这些归咎于和珅一人,显然是认识不足或是不敢真正触及反腐核心问题,和珅只是那个时期贪腐最大、最多的一个人 。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1781年——1784年)都是“办一案,浅一串;查一个,带一窝”,这种极端严重腐败却被嘉庆低估,没能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