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孔子自然也姓"子"!但这边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孔子不是因为姓"子"才被称为孔子哦!像孟子,既不姓孟,也不姓子,孟子其实是鲁国贵族的后裔,因此孟子姓姬 。而孔子、孟子的"子"则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看到这边,大家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可能又产生了新的疑问,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么呢?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孔子的"孔"来自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历经穆公、殇公两朝,备受国君信赖,还又有个漂亮的妻子,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呢?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左传》在鲁桓公元年有一段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有次宋国的太宰华父督在路上遇见了孔父的妻子,当下就被彻底迷住了 。
接着,"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娶其妻 。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隔年,华父就找借口杀了孔父,强占了孔父之妻,孔父的儿子木金父逃到鲁国,取了孔父的字为氏,其后代即为孔氏 。因此,孔子的"孔"其实是孔子家族的氏名 。
我们先来看看"姓"这个字,"姓"是"女"加"生" 。《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 。"本指的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在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中,人们大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从母姓,归属于母亲的家族 。我们在阅读春秋时期的文献时,会发现不少部首为"女"部的姓 。
比如周王室及大部分诸侯国国君都姓"姬",齐国国君姓"姜",秦国国君姓"嬴",越国国君姓"姒",一般认为这些姓很有可能原本与母系社会有关,后来转变成父系社会仍然被继续延用 。
那么"氏"又是怎么回事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不断地繁衍与流动,姓作为家族实体的性质不断减弱,尤其到了周朝之后,各个氏族细化为许多分支,很多时候同姓只有名义上的关系 。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取而代之的,在《左传》、《国语》中提到卿大夫家族多以"某氏"来称呼,而"氏"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是根据分封的国名为氏,比如周朝将舜的后代封于陈,赐姓为妫,命氏为陈;
第二种可能是以父祖的字为氏,像我们一开始举例的孔氏,就是如此;
第三种则是以官名为氏,像是晋国六卿之一的中行氏,其先祖荀林父,原本出身荀氏,但因为在晋文公时担任了中行主将,便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
第四种可能是以分封的采邑为氏,像是刚刚提到的荀林父有个叫做荀首的弟弟,荀首由于被封于智,便以智为氏,智氏也是后来的晋国六卿之一 。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在对"姓"和"氏"有些认识之后,我们接着比较一下这两者的异同,"姓"和"氏"都是血缘构成的亲属组织,"姓"是主干,"氏"是分支,不同的地方在于同姓者未必能追溯到共同的祖先了,但同氏者一般有明确的谱系 。
而一个人的"姓"是固定的,"氏"是可变动的,父子兄弟之间不一定同氏,像刚刚提到的荀林父、荀首兄弟,一个以官名为氏,一个以采邑为氏 。
此外,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氏",就像荀林父和荀首原先为荀氏,后来才有了各自的氏名 。
春秋|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