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路向北的大象,原本就生活在北方

云南的15只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从普洱出发,一路向北,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峨山县城 。为了保护这15只网红大象,当地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防止人与象的冲突 。尽管人们现在很担心它们继续北上到达昆明,但是广袤的中国北方原本是大象的家 。
云南|一路向北的大象,原本就生活在北方
文章图片
大象代表着善良敦厚,亚洲象在大象中体形虽然较小,但是非常聪明而且温顺 。然而这些温顺的大象,历史上曾是战无不胜的战争利器 。相比于更加凶猛的非洲象,亚洲象更温顺、更容易被驯服,因此只有亚洲象才被用来作为战象 。在冷兵器时代,一头巨大的大象冲向敌阵,会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
中国是最早使用亚洲象的国家,早在周成王时代,商朝的遗民反叛时就大量使用了大象 。而春秋时期,吴国攻打楚国的时候,楚国人使用“火象阵”给吴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尽管大象作为战争武器,在印度等地区一直被用到了近代,但是在中国,大象在战争中的作用却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为什么大象在中国没能继续发挥战争用途呢?这和中国古代的气候演变有关 。早在夏商朝,黄河流域的气候十分湿润温暖,当时的黄河流域在冬天甚至不会下雪,大象、犀牛等现在只能在云南、东南亚才能见到的动物都可以在河南这些地方安然过冬 。当时的中原地区有着大量的亚洲象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原军队也就有了足够多的战象来源 。
云南|一路向北的大象,原本就生活在北方
文章图片
【云南|一路向北的大象,原本就生活在北方】然而到了商朝末期,中原地区的温度就逐渐开始变冷了,大象、犀牛这些害怕寒冷的动物已经不能忍受黄河流域的气温 。到了战国时期,中原的野象虽然还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是非常罕见了,所以《韩非子》曾经记录到“人希见生象也” 。盛唐时期李希烈造反,叛军在长江以北抓住了一只罕见的野象 。李希烈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非常开心 。但是两个月后,李希烈就被部下给杀死 。
唐朝时期,大象在中原地区虽然变得很罕见了,但是在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区域还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物 。尤其是林邑国驯象最为出名,他们会驯养大象跳舞,并且将这种会跳舞的大象作为贡品进贡给唐王朝 。林邑国还拥有大量的战象队,在与隋朝的战争中,林邑国用大象重创敌人 。林邑国还会将大象作为死刑行刑工具,将死刑犯通过大象踩死 。唐王朝也在林邑国的帮助下组建了战象队,在唐玄宗开元八年的时候,利用战象对大食国和吐蕃国作战 。
云南|一路向北的大象,原本就生活在北方
文章图片
气候的剧烈变化固然导致北方寒冷地区的大象灭绝,但是最终导致整个中国境内大象急剧减少的原因却是激烈的人与象之间的冲突 。靖康之耻之后,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火,开始了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 。随着南方人口增多,人类的居住地将大象的栖息地逐渐占领,大象的种群也随之萎缩至两广地区,并且最终在清朝彻底灭绝 。现在云南的大象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象,而是发源于东南亚的亚洲象 。
亚洲象的辉煌已经过去,目前中国境内的亚洲象仅存200-300头 。这一次云南的15只野生象北上,距离人口更密集的昆明仅100多公里 。人与象如何和谐共处,这将是留给地方治理的一道难题 。
本文由科研小糖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