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宾|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外国女人入境?答案让人尴尬不已?( 二 )


这场案件的原告是以洪任辉为首的外国商会,而被告则是广州海关总督李永标 。这场审理的结果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李永标敲诈勒索罪名成立,被撤职抄家,发配边疆 。而外国人洪任辉则以“串通内地奸民,违例别通海口”的罪名被遣送回澳门监禁 。
李鸿宾|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外国女人入境?答案让人尴尬不已?
文章图片

有了洪任辉这一“前车之鉴”,朝廷将外商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
亲身审理洪任辉案的李侍尧则认为:“想要防范这些番邦,必须用更多的规章限制洋人 。”于是,李侍尧拟定了一份针对洋人的规章制度,并且,得到了乾隆的批准 。这份规章中,前几条均是对洋人们在中国的行动限制与私生活内容限制 。
广州开埠之初,洋枪、洋炮与洋妇均被视作“违禁品”禁止入境 。当时,携家带口的外国商人只能将女眷留在商船上 。1746年,两广总督修改了规章:“允许外国商人的家眷住在澳门,但是,要遵守查禁制度 。”由此,便构成了我们前文说起的“番妇上街”事件的背景 。
李鸿宾|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外国女人入境?答案让人尴尬不已?
文章图片

那么,清廷缘何一定要把外国女性拒之门外呢?四个字:“夷夏大防”!
中国人一向看不起外国人,往往用“夷”、“番”、“蛮”等字眼来称呼,而外国女性袒胸露臂的服饰以及其他很多生活习惯等,都被视为“有伤风化” 。而且,如果允许她们进入广州长期居住,势必扩大华夷接触范围,难免引发所谓“不轨”行为 。
这说到底,还是所谓的“天朝思维”在作祟 。
但是,有了案子就必须有个了结,“番妇上街”事件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外国人师偕回到了澳门,他的夫人也离开了广州,那么,谁来“背锅”呢?朝廷开始追查跟师偕有关系的中国人,于是,当年送师偕一顶轿子的谢五就成了替罪羊 。
不久之后,谢五抓捕归案,被扣上“交结夷商”的帽子,成了“番妇上街”的罪魁祸首 。经过广州地方官员的合议,最终,判决谢五发配边疆充当劳役,以儆效尤 。等到李鸿宾等人将判决结果送上朝廷后,朝廷批准了,但是,倒霉的谢五却早就死在了大狱里 。
李鸿宾|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外国女人入境?答案让人尴尬不已?
文章图片

后来,李鸿宾等广州官员联合拟定了八条针对洋人的新规章 。除了原本的条例外,还额外重申了禁止“番妇”住在商馆、外国商人禁止乘坐轿子以及禁止外商偷运军火等三条 。新条例被道光批准后,重新颁布,但是,英国人早就摸清了中国朝廷的态度以及地方官们的底线 。
三年后,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外贸垄断权,并且,在中国设立了驻华商务监督 。原本,东印度公司的“大班”改为“夷官”,实际上,这只是为了针对中国外贸条例进行的改革罢了,从本质上来讲,是换汤不换药 。
此后,中英双方一度发生矛盾,最终,矛盾激化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当年,发生的“番妇上街”案件,也成了英国人煽动反华情绪的话柄 。那段满清羞于提及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谈判时,明确要求“外商可以带家眷住在通商口岸中”,这些内容被收录在《南京条约》之中 。
李鸿宾|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外国女人入境?答案让人尴尬不已?
文章图片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后,女传教士更是被允许到内地传教 。随后,越来越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来华的外国女性数量更是迅速增加 。自此,中国沿海城市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番妇”上街,招摇过市,好不热闹 。
不过,清人对她们的印象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变化,只是无法阻止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