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

引言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在那时候,各国君主为了国家自身发展和兼并他国领土的需求,在用人方面不仅仅偏向于世家大族的子弟,有才的布衣也会得到提拔,比如说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吴起等等 。
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
文章图片

最终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没有得到和氏璧,蔺相如也因为保护和氏璧有功,被赵王重用 。虽然完璧归赵让赵国保住了面子,给了秦王一个“下马威”,让其吃瘪了 。可秦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成功试探了赵国的底气,两年后对赵国发动了战争 。
完璧归赵后赵国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中唯独剩下了秦国和赵国实力最为强盛了,秦国自从经历了商鞅变法后日渐强大,赵国也因为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突飞猛进,相继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国力得到了扩张 。
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
文章图片

可赵国在发展顶峰的时候,赵武灵王被儿子活活饿死了,继任赵国国君的是赵惠文王 。秦昭襄王在这个时候用和氏璧来试探一下赵国的底气,看赵国敢不敢正面与秦国叫板,可事实上赵国这个时候认怂了 。
秦昭襄王故意放出话,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只要有点常识,一块和氏璧换十五座城池明显是一个骗局,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还是派遣了使者与秦国交涉,虽然在此过程中因为蔺相如的机智聪明保住了和氏璧,但秦昭襄王最根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
和氏璧事件后,秦昭襄王被蔺相如搞得很没面子,再加上秦王当时已经得知了赵国缺少与自己硬碰硬的底气,显然是惧怕秦国 。因此,秦昭襄王为了找回面子,在完璧归赵后不久就对赵国发动了进攻,很快秦国的虎狼之师很快夺取了赵国数座城池,斩杀了赵国军民数万人之多 。
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
文章图片

在军队实力方面,赵武灵王去世后,赵国的确弱了很多,这也是秦昭襄王的底气所在 。面对秦国的进攻,赵国只能选择被动挨打,被秦国打得没有脾气 。经此一战赵国不仅丢了很多城池,国力也损失了不少,因为和氏璧让秦王没了面子,赵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
结语
就单单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而言,赵国的确保住了和氏璧,也让秦王丢了一点面子,但完璧归赵之后发生的事情,让秦国摸清了赵国的底气,没过多久,秦国对赵国发动了战争,夺取了赵国许多城池,让赵国损失惨重,这是老师在课本上没有说过的历史 。
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
文章图片

【赵国|完璧归赵后赵国并没有胜,老师没法告诉你,赵国其实付出惨痛代价】从完璧归赵这件事来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有钢铁一般硬的外交,必须要有钢铁一般硬的国家实力 。蔺相如的外交虽然表现得很强势,但国家实力不允许他这么干,得罪了秦国,赵国没有抵御秦国的实力,最终受损的只能是赵国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