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古代将士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问题出在哪

《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鲁迅曾说过一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在远古时期本不存在有军队,可打仗得有人,起先靠得就是兵力,谁的人多,谁就容易获胜,因此有话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毕竟得有才能让别人愿意替自己办事 。
所以周王在向商纣王开战前,作《牧誓》,列举纣王的种种罪行,说明伐纣的理由,如何列针攻击,处理俘虏等 。
赵国|古代将士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问题出在哪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战,前期,廉颇虽不敌秦军,可赵国只要拖延下去,秦军就会陷入粮食紧缺,廉颇再趁机攻打,未必不会取胜,在当时,赵国之国力并不弱,相比于秦军,赵军的粮草是充足的,也耗得起,但赵孝成王认为赵国强大,廉颇却不迎敌,是怯弱的行为,因此还多次派人去责备廉颇 。
而秦国自然清楚时间的重要性,也是想方设法加强军事准备,于是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防止各国合纵,秦国丞相又使用反间计,令赵孝成王换掉廉颇,结果赵孝成王还真就上当了,让赵括代替廉颇 。
赵国|古代将士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问题出在哪
文章图片

赵括的才能虽不差,可意在进攻,不重视粮草补给、后勤刚需,白起则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而达到了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的目的,被包围的赵军主力断粮数十天,赵括才恍然大悟,明白粮草的重要,也才知道这场战事是急不得,但已无济于事 。
【赵国|古代将士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问题出在哪】就算秦军不进攻,赵军内部不是被饿死,就是互相残杀为食,最终只能投降,经此一役,赵国再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