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每提到印度这个国家,网上的朋友往往会“脑洞大开” 。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印度人很难让人“省心”,三哥们的日常行为总会让人忍俊不禁 。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例如:印度人的歌舞独树一帜,传承久远,还有,印度人的本土宗教佛教流传甚广,影响极深 。可是,这时有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印度人没有历史”,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马克思老前辈 。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文章图片

读印度历史就像是在看《上下五千年》中三皇五帝之前的部分,读者根本不需甄别便可区分神话与史实 。
被印度人奉为历史经典的书籍总共有两本:一是《诸王世系》,二是《大史》 。抛开这两本书中的神话元素不谈,这两部作品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纪年 。例如:《大史》中记载的历史,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整部著作中使用了二十种纪年方式,史学家读起这部作品时都难免一头雾水,根本无法弄清每个纪年代表的准确年代,以及每个纪年之间的联系 。
简单来说,印度历史就是一本糊涂账,让后世史学工作者无从下手 。
11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Biruni)就曾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皇帝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 。”可以说,伯拉尼的话是非常接近于事实的 。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文章图片

但是,之所以现在会有部分印度史实浮出水面,还得归功于外国人的记录 。打个比方说,印度曾有某位国王建立一座庞大的帝国,在印度史书中,这位国王大展异能,但是,都是些不可靠的记载 。所幸,在这位国王统治期间,玄奘曾抵达印度,并将会见国王的细节记录下来 。由于,玄奘的游记记载详细,唐朝史官又十分重视玄奘出使西域,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通过我国的史书得知,这个无名国王叫做戒日王,他的在世年代也可以通过玄奘的游记考证 。
印度人家喻户晓的阿育王则存在于印度传说故事以及佛学经典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仅能知道阿育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其生平充满玄幻色彩,是个伟大的君主 。但是,阿育王统治的具体年代是什么时间?印度人无法给出准确解释 。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曾入侵过印度北方地区,遭遇孔雀王旃陀罗·笈多及其子民的抵抗 。这段历史被收录在《亚历山大远征记》里,由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修撰 。
有了这份历史资料作为佐证,我们终于可以确定孔雀王和他孙子阿育王的具体年代 。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印度历史,你可能越读越变成了傻子
文章图片

印度人连本国的历史都搞不清,还需外国人结合外国历史资料作参考才能得知真相 。由此可见,马克思同志说“印度人没有历史”并非空谈,这样真假难辨、断断续续、缺乏证据的历史资料,难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印度历史,并且,读印度史极有可能收获反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