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之|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段崎岖山路上,两位气度不凡的男子行色匆匆,他们虽然穿着普通,却气质不凡,与周围的山间小路显得格格不入 。
只见其中一位男子正在和对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攀谈着,两人看起来相谈甚欢 。但突然发生了变故,年轻的男人突然用哽咽的声音说道: “这位老乡,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就在这位老乡不假思索地告知自己的名字后,那位年轻的男人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喊了一声:“爹!”
周围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位男子竟然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亲 。原来这位男子叫王扶之,编者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王扶之的故事 。
王扶之|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文章图片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王扶之经常不顾危险,深入虎穴,乔装打扮进入苏北敌后方,探听情报 。
当时为了争取到伪军,他常常出没于伪军的下层军官士兵中,并且在其中交到了一些很可靠的朋友 。
有一次他穿上水袍马褂,精心打扮成商人的样子 。清晨就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来到涟水县的一个伪军炮楼 。打算和这里的伪军疏通关系,让他们在我军攻打另一个据点时,不要替日军打仗 。
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与内线人员联络 。在得到对方的保障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
不料这时变故突然发生,一辆满载日军的卡车匆忙赶到 。看到这一幕,王扶之顿时心中一惊,心中暗道:糟糕,这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行踪,如果逃不出去,就此命休矣了 。
此时的王扶之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回想自己当兵多年,从未回家看过父亲,无尽的愧疚之情涌上心间 。
他在心中默默地对父亲说道:若是此次能侥幸脱险,必要上战场多杀几个鬼子,以告慰父亲的思子之情 。
正在王扶之愣神之时,与他交好的伪军示意他,让他从后门跑出去,但是,当他走到后门时,发现的鬼子已经下了卡车,包围了整个炮楼,此时如果跑出去,无异于打草惊蛇 。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时,王扶之计上心来,他心想:反正鬼子也不知道我的相貌,那我便在这里躲起来 。他于是招呼身边人坐下,拿出来麻将,装作打牌的样子 。
王扶之|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文章图片

王扶之
但是,问题接踵而来,王扶之农民出身,根本不会打麻将,只能硬着头皮,回想以前在地主家工作时,姨太太们打麻将的样子,模仿她们,装作装作热火朝天的样子 。
这时,一个日军军官看到这里有群人打麻将,便走上了岗楼,看到有一个陌生人在打麻将,便引起了他的警觉,连忙让翻译盘问王扶之:“你是哪儿来的?”
【王扶之|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我是一个商人,来这里办些事 。”
王扶之镇定自若的说道,同时,从衣兜里拿出一盒香烟,装作卑躬屈膝的样子,对他说道:
“太君,您抽烟,我是大大的良民 。”
王扶之把一个软骨头的商人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狡猾的日军并没有轻易放松对王扶之的警惕之心,反而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继续盘问他 。
鬼子的逼问令身边的伪军都为王扶之捏了把冷汗,但王扶之凭借着自己的镇定自若,终于躲过了日军的盘问,最后日军看他没有任何破绽,只能转身离开 。
王扶之|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文章图片

在抗战胜利后,王扶之本想回家看望父亲,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万事开头难,各种事情千头万绪,王扶之分身乏术 。
终于一切走上正轨,不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王扶之所在部队被派往朝鲜作战,他只好暂时放弃回乡寻找自己父亲的打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