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二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如果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假如说以前朝廷收到的火耗税只有2两,而百姓上交的火耗税可能是6两,那么剩下的4两进了谁的腰包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在百姓的眼中,他这6两可都是交给了朝廷,所以挨骂的自然也是朝廷,反而是该骂的人既赚到了钱,名声也没有任何的损毁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而现在呢?朝廷已经制定了火耗税的具体额度,如果官员多收了,不仅会被治罪,老百姓也会知道钱究竟是去了哪里,所以但凡不傻的官员应该都知道收取“高额”的火耗税是不可取的了,百姓也算是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但是这时候是不是又有人想说,那“火耗归公”这样的政策不是站在了官员们对立面吗?他们就此少了一份“灰色收入”能罢休吗?毕竟大家也知道,在明清时期士绅阶级还是在整个社会里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的,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一不小心就是动摇国之根本了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雍正也知道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也是先在提出政策的布政使高成龄的老家山西开始试实行 。当年山西一共需要上缴的火耗银是43万两,而填补国库亏空只需要20万两,其中再划出9万两当作公用,那么剩下的14万两便可以用来贴补官员,而按照当时山西省的官员总数量来算,基本上就算到了知县级别的官员,也可以有500到1500不等的银两,这样来看,国库既得到了填补,百姓也减轻了负担,官员也拿到了更多的“薪资”,何乐而不为呢?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虽然总的来说,这是个“一石三鸟”的好政策,但总也免不了之前被“喂肥了胃口”的官员,不想顾及自己的名声,依旧想从这个政策里面钻空子,直接获取好处 。最为出名的一个事件就是在刚刚实行期间,有个亲王不信邪,想用自身的权位去压监察史,将火耗税收到自己的名下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而这位监察史也是真够“耿直”的,直接将这位亲王想要的火耗装箱,然后再在箱子上贴上“亲王火耗”的条,然后放到了户部大门的门口,这也就是非常直白地告诉这个亲王,想要可以,只要他能舔着脸不顾名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那这就全归他了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面对监察史这么强硬的态度,亲王也没办法,只能认栽去向其道歉 。就连亲王这种地位都没有办法从这个政策里面拿走一点好处,其他官员看见了,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听话了 。自此,“火耗归公”也算是顺利展开了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而这位刚正不阿的监察史就是清朝出了名的清官李卫,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所以雍正也是非常信任他,将他任命为户部郎中主要就是监管这个政策的实施过程 。除了他之外,雍正还从各级财政机构中调取了能干的官员,担当“监察史”,随时对各地的账目进行检查和汇报,以防有“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
雍正|《雍正王朝》里“火耗归公”是何意?雍正为何大力推行它的实施?
文章图片

而这些被委任的官员,也是不辱使命,也是走访了全国的各个地方,在他们的明察暗访和广泛收集民愿的情况下,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火耗税征收比例,也对那些不知悔改,依旧顶风作案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甚至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