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中国古代的穷人在面对寒冷的时候,非常的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
文章图片

清朝的平民百姓尚且,那清朝的乞丐又是如何保暖,如何保证自己的性命的呢?这就要提到北京非常有趣的一个建筑——鸡毛房 。为什么鸡毛房被称为鸡毛房呢,因为它满地都是鸡毛 。对于那些流浪者和平民们来说,鸡毛房就是他们,在冬天的唯一的温暖 。
清朝也不乏有大户人家,但大户人家并不在乎这些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可能有非常充足的木炭来保持温暖 。但对这些乞丐们来说,就鸡毛房才能让他们在漫漫长夜中度过,鸡毛房一般分布在北京城的边缘地带,一般只是一些非常破旧的小屋,人称“鸡毛房”,为鸡毛店或者火电子 。
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
文章图片

鸡毛房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它屋里也没有像普通的店面一样,有板凳等等,鸡毛房地上只有鸡毛 。有些人在进入鸡毛房之后,脱光衣服在鸡毛之中安然入睡,有些稍微讲究一些的,可能会在屋顶上挂一个鸡毛的四方盖子,等屋里的人都来齐,大家就把盖子放下来,盖住自己的身体 。
可能会有人好奇,为什么人们不用棉花或者用被褥来取暖,因为当时人们实在太穷,根本没有钱去买棉花被褥,鸡毛比较便宜 。并且那些有心人如果真的看到棉花和被褥的话,可能会将其偷走,而鸡毛实在是没有偷的必要 。但是鸡毛相对来说又比较温暖,所以对于人们来说,鸡毛成为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
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
文章图片

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鸡毛房是他们唯一的温暖,但一些现代人认为鸡毛房是私人或者公益集团供乞丐们取暖的地方 。其实关于鸡毛房的性质,至今还有待人们商榷 。有本古籍中记载人们进出鸡毛房,其实还是要需要交纳一定费用的,虽然鸡毛房非常廉价,但是也并不是无偿的 。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鸡毛房也算是一种非常简陋的旅店,并且鸡毛房里,人们拥挤不堪,卫生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但是对于当时的平民以及乞丐来说,这些都不是缺点 。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让他们度过漫漫长夜,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去处了 。
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
文章图片

而清朝统治者们在他们温暖的房间里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时,平民百姓却只能在破旧脏乱的鸡毛房中度过漫漫长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等级不同所导致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
参考资料:
《卖炭翁》
【清朝|清朝乞丐是如何挺过北方的凛冬,不被冻死的?是“鸡毛房”的功劳】《小客店—鸡毛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