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身上有这种毛病的人,容易“命薄”,若改正了,就等于“改命”

自古及今,许多人都喜欢把一些现象,归结于“命好”或“命薄” 。比如楚汉之争,项羽明明占据那么大的优势,为何落得乌江自刎?而刘邦却逆袭成了帝王 。
有人说刘邦“命好”,早有人预言他“贵不可言” 。而项羽就“命薄”,谁让他有眼不识金镶玉,放走了韩信?结果正是韩信在刘邦手里,发挥出了恐怖战力,一个十面埋伏就干掉了项羽!
项羽|身上有这种毛病的人,容易“命薄”,若改正了,就等于“改命”
文章图片

国君就让一位玉工去鉴别 。不一刻,玉工满脸惊喜的就回来了,高叫:“贺喜大王,那真是一块无价之宝,就是用五座城池交换,也最多只能让看一眼!”
魏王大喜,下令:“赏献宝人千金,享受士大夫的俸禄待遇!”就这样,这位邻居由此发达了,而田父却还是在种田 。(出自《尹文子》)
所谓:书能解千忧!从这则故事里,显然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田父的命,何其之薄!本来抱着个无价之宝,却生生被忽悠得成全了别人!这点上像不像项羽?本来韩信犹如那块“怪石”,结果他不用,最终成全了刘邦,坑死了自己!故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说项羽“命薄”,也无可厚非!
【项羽|身上有这种毛病的人,容易“命薄”,若改正了,就等于“改命”】但真正应让我们关注的,应是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田父如此“命薄” 。能怪邻居忽悠?不能!因为自古及今,这个社会就是非常现实的,我们不能苛求别人,都是好人或圣人!
项羽|身上有这种毛病的人,容易“命薄”,若改正了,就等于“改命”
文章图片

因此,只有一个解释最合理:“田父”不读书(文化知识等太过欠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田父是种地的,他的邻居也绝不会是一位“高端”人士,应处于同一阶层之中 。
所以,在这种同属一个阶层情况下,知识和见识,往往就成了决定谁“命好”,谁“命薄”的决定性因素了!这点也适用于项羽和刘邦,只是这两人太高端,争夺的是天下 。故而对普通人来言:命薄的人,往往身上都有这种毛病——知识、见识,太过欠缺!
项羽|身上有这种毛病的人,容易“命薄”,若改正了,就等于“改命”
文章图片

所以才造成了“命薄”的人,相对来言更好忽悠,更容易被操控,不知不觉中沦落为别人的“工具”,岂能不命薄?那么这种情况能改吗?当然能改!只有一种改正办法,那就是多学习,多看书 。
知识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故而,“命薄”,其实就是知识储备的薄而已,根本没有什么不可更改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