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操奋斗一生,为何却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两个致命缺点

俗话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 。可尽管如此,仍旧挡不住男女老少对《三国演义》的津津有味 。以至于每个人每个年龄段都能随口说出,那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刘关张三兄弟的英雄故事,以及“白小脸”曹操的狡黠奸诈雄图天下 。
一谈起三国往事,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似乎所有人都能滔滔不绝的讨论几天几夜 。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故事对于人物性格和剧情刻画的相当捻熟 。以至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动故事 。
曹操|曹操奋斗一生,为何却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两个致命缺点
文章图片

“巨唐”成就者李世民曾这样评价曹操: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此言一出,李世民瞬间就将曹操不世之枭雄和治世之能臣的层次给拉低了 。从一国之君的水准给拉低到了领军带兵的层次 。
显然,李世民用己身已有的成就在衡量这位前人的功过 。即使曹操在当时征服了袁绍、袁术、刘表、陶谦、马腾、韩遂、公孙度等诸侯势力,在态势上碾压刘备、孙权、并始终保持着国力上的优势 。
可这些功绩在李世民眼里,竟然成了不具帝王之姿的表现,把他们跟名将李靖、苏定芳、王玄策这些人比较 。从格局地位上直接把他拉低 。
想来曹操一生征战,其所处时代波澜壮阔、所临对手又皆是英雄豪杰 。这让他每次对敌都不敢掉以轻心,只能亲领军马出征以确保万无一失,即使如此,曹操仍旧是几次三番失败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不够被扫荡群雄李世民看到眼里的 。
其次,汉末诸侯割据,世家大族才是真正的推手 。曹操阉宦出身,被称为“赘阉遗丑”,他如何敢撒兵权?自然对军权格外提防慎重 。而这一点,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一点,李世民应该也是深有感触 。
以至于李世民都唏嘘道:我就很好奇,世上姓氏何止百家、单单是,崔、卢、李、郑,这四姓有啥傲娇的?比得过我李姓还尊贵吗?尽管李世民兴叹如此如此,可依然无法改变民间百姓的观点 。
曹操|曹操奋斗一生,为何却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两个致命缺点
文章图片

《唐书》:“吾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综合来看,太宗皇帝的评价未免有抬高自己的嫌疑,有失偏颇~
毛主席:孟德的两个致命问题
自南宋开始,曹操的影响就被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刻画为白脸奸臣乱世枭雄的形象 。随着《三国演义》的家喻户晓,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完全抹杀了曹操在历史的真实贡献 。
曹操|曹操奋斗一生,为何却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两个致命缺点
文章图片

但这一历史不公正被毛主席给扭转了 。据《魅力毛泽东》记叙,毛主席曾多次为曹操在史书上的评价鸣不平 。
比如在《三国志 刘表传》中有这样一句:(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
毛主席阅后,则在“皆斩之”旁画着曲线以示怀疑,更在天头上批注道:“杀降不祥,孟德(曹操)所不为也 。”无疑是给曹操在人格上极大的评价 。
而在1958年,当有学者,针对曹操所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而对曹操进行习惯性批判时,毛主席阅后,干脆吟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来反驳,批注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此为近之 。对曹操的赞誉推崇可见一般!
李白那两句诗歌的意思是:曹操是纵横四海治理天下,剿灭无数群雄时,祢衡却评价认为曹操是蝼蚁 。简直可笑而不自量 。
正是因有了毛主席对曹操的推崇关注和缜密研究,终使得曹操洗脱在青史上劣迹斑斑的冤情 。同时,毛主席对曹操的缺点,也看得非常清楚 。在1966年3月杭州的一次会议谈话中,毛主席精确指出了曹操在面对三国乱世征战天下时有两个致命缺点,最终导致他始终在重大关口失败,无法统一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