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十六世纪 , 辽东女真部落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逐步崛起 , 于万历四十四年 , 即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为了能够南下逐鹿中原 , 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不断以武力蚕食漠南蒙古 , 在征服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 , 获得大元玉玺后 , 改国号为“大清” 。
清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让漠北(喀尔喀)和漠西(卫拉特)蒙古摒弃前嫌 , 组成喀尔喀—卫拉特联盟 。然而征服了漠南蒙古 , 已无后顾之忧的清军却急于入关 , 覆灭南明政权 , 无意继续扩大对蒙古的征服 。
【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文章图片

准噶尔在肃州贸易的使者特磊发现了清军西路军出边 , 噶尔丹策零于是先发制人 , 偷袭了西路多个牧场和卡伦 , 致使雍正不得不暂缓用兵一年 , 命令两路大军以筑城的方式步步紧逼:
“朕思:于西路巴尔库尔 , 北路卡伦之外各筑一城 , 驻扎大兵 , 不时派讨伐之兵袭击 , 惊乱其众 , 贼必撤彼游牧 , 远退匿藏 。我军再进数百里 , 更筑一城 。照此一年后 , 复进数百里 , 再筑一城……不出三、四年 , 贼必不能逃过天纲矣 。”
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文章图片

按照原计划 , 清军在三年内筑六座大城 , 在准噶尔腹地会师 。然而由于误判准噶尔会主攻西路 , 雍正命令北路傅尔丹在第一城尚未竣工之时 , 立刻挑选精兵深入 , 占领额尔齐斯 。
因为没有援军配合 , 又加之傅尔丹中了噶尔丹策零的诈降、诈败之计 , 领万余八旗精锐贸然进军 , 最终被准噶尔军队包围在山谷中 , 这就是著名的“和通泊之战” 。
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文章图片

傅尔丹挑选的一万名八旗兵 , 主要以京师八旗、车骑营 , 右卫、盛京驻防的精锐 , 以及由2000黑龙江打牲人丁组成的火枪兵 , 堪称清军武力菁华 。遗憾的是在雍正错误的战略部署和傅尔丹不当的临阵指挥之下 , 最终仅有2000多伤兵逃回科布多城 , 其余7000多人或战死、或失踪 。
在将领方面 , 自傅尔丹以下 , 战死或自尽的副将多达18人之众 , 其中包括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 , 辅国公巴赛 , 兵部尚书査纳弼、参赞大臣马尔萨(清朝开国五功臣费英东之后)、苏图、觉罗海兰 , 散轶大臣 , 超武公达福(鳌拜之孙) , 所以才有了和通泊之战后 , 京城旗人家家披麻戴孝之说 。
康熙|康熙30年心血付之东流,雍正尽损八旗精锐,京城家家披麻戴孝
文章图片

军事上的损失固然惨重 , 但7000多人的伤亡并不能让和通泊之战成为清军十九世纪之前最大的败仗 。清军惨败后士气大损 , 不敢与准噶尔接战 , 而噶尔丹策零却乘胜追击 , 导致喀尔喀部分王公、僧侣倒向准噶尔 。
在喀尔喀各部的积极防御下 , 准噶尔最终还是退兵 , 但清军因主力尽失 , 不得不放弃科布多城 , 退至乌里雅苏台附近 。这标志着康熙三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 清军转入前所未有的守势 , 大清帝国开拓西北的进程至少推迟二十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