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

法律是立国基础,法律也是在道德准则之下维持社会秩序的屏障 。自古以来,刑法制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引人向善,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历朝历代的刑罚都从使罪犯“知耻而后改”入手,但是,力度各有不同,甚至,有些严重的惩罚变相的成为了羞辱 。在这些羞辱的刑罚中,“枷号”就是其中典型 。
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
文章图片

受枷者脖子被紧紧夹住,木枷又长又重,罪犯的双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罪犯的饮食和方便都成了极大的问题 。若罪犯有些亲戚朋友倒还好说,可以由他们来照顾起居,若是孤身一人那就只好默默承受了,官差们只在早晚能喂些粗劣食物和清水给罪犯 。
犯人扛着烈日酷暑,吃着最恶劣的伙食,还得受路人唾弃,可谓凄惨之极 。然而,这种枷的戴法并不是最残忍的 。除了这种箍在脖子上的木枷,清朝人还研究出一种站枷,也叫:站笼、立枷 。
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
文章图片

站枷的外观就像是电影里的囚车一样,但是,比囚车更加窄小,下面还稍宽敞些,到了上面木枷的部分就仅容犯人伸出脖子了 。
身受站枷刑罚的犯人,除了被卡住脖子外,脚下还要被垫上石头砖块,这些石头砖块就成了衡量此刑罚轻重的重要砝码 。砖石垫得多了,犯人还能喘口气,若是垫锝少了甚至全部抽掉,犯人就得双脚离地,呼吸困难,最终,直到被活活吊死在站笼里 。
甚至,从大清朝站笼的木笼立柱上层层剥落的字迹上依稀能看见“徐老九”三字,也许就是这名惨死者的名字 。据记载:晚清一名叫刘松廷的滇戏演员也是死在站笼里 。他因武生功夫了得,被诬偷了云南藩台的银子而将其装进站笼逼供,因忍受不了折磨自行踢开脚下砖头被吊死 。
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
文章图片

关于立枷的,《老残游记》虽然是个小说,单也能从侧面印证一点点这玩意的残酷:
某问:“你们为甚么不拾了回去?”都笑着摇摇头道:“俺还要一家子性命吗!”如此,可见路不拾遗,古人竟不是欺人,今日也竟做得到的!’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折明保他 。”左边的人道:“佐臣人是能干的,只嫌太残忍些 。来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难道没有冤枉吗?”旁边一人道:“冤枉一定是有的,自无庸议,但不知有几成不冤枉的?”右边人道:“大凡酷吏的政治,外面都是好看的 。诸君记得当年常剥皮做兖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做的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 。”
这样的酷刑几乎持续了整个清朝时期,光绪二十九年后,这项刑罚才逐渐被废止 。
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
文章图片

以我们现代人的目光来审视这种刑罚,那无异于是有失人道的,可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着“乱世行重典”的习惯,在历史上全民道德感匮乏的情况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全是空谈,画地为牢更是个笑话,可以说,还是这种沉重又耻辱的木枷,为当时的社会治安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
【枷锁|600年前,中国发明一种比砍头更狠的刑罚,想自杀都不行】试想,包藏祸心之人若是行走于当时的闹市之中,看着跪坐在地身负重枷犯人惨状,心中肯定会为之震撼,一肚子坏主意也会随之打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