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

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
引言秋瑾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年仅32岁的她为了推翻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于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这位革命烈士曾作《吊吴烈士樾》一诗,其中有言:“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意思是说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会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 。但是现实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秋瑾”,由此曾有人提问古代两军对战的时候,前排的士兵明知必死还抢着往前冲,这是为何呢?01
不论是在历史文献,还是小说绘本,亦或是在古装电视剧里,我们都能够发现在任何情况下,古代两军对战之时,一旦冲锋的号角响起,双方的士兵都会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地发起冲锋 。其中尤以位列前排的士兵冲得最快,但是他们明知自己是必死的“炮灰”,为何还要如此悍不畏死往前冲呢?事实上,这些士兵们之所以“不怕死”,主要是有3个原因驱使着他们 。
秋瑾|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
文章图片

▲古代战争士兵剧照
03
其三,既然军法中有相应的处罚那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奖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军功 。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不论古今,读书都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最好方法,但其实对于真正处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赚取军功才是成为人上人的不二法门 。甚至只要士兵们军功足够多,拜将封侯的速度比科举升迁快得多,君不见西汉名将霍去病17岁之时便被封为“冠军候”?
秋瑾|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
文章图片

【秋瑾|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霍去病剧照
在战国时期,秦国对于军功的奖励是“战国七雄”之中最为丰厚的,所以秦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另外六国的军队,《战国策·韩策》中曾描述秦军:“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俗话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为了能够积攒足够的军功,士兵们当然得争先恐后地向前冲锋 。也正是这样一手“拿着”人头,一手挟着俘虏的虎狼之师最后才能够统一中国 。
秋瑾|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为何还抢着冲?专家:搁你也这样
文章图片

▲古代士兵冲锋陷阵剧照
当然,除了以上这3点直接原因外,还有两个外界因素决定着那些冲在最前排的士兵们是否会舍生忘死,那便是统治者是否爱民如子,以及将领是否身先士卒 。如果说统治者昏庸无道,那士兵们不仅不会效死命,甚至倒戈相向都有可能 。而对于将领来说“将乃兵之胆”,只有他们逢战必先登,士兵们才有胆气向前冲锋 。由此,对于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还抢着冲的疑问,专家表示,搁你也这样,聪明人都这么干 。
结语唐代诗人曹松曾于他的诗作《己亥岁二首·其一》中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确实,虽然丰厚的军功能够让士兵们看到封侯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成功都是踏着尸山血海获得的,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葬送了性命,那些冲在前排的士兵又有几个能够活下来?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如今的盛世和平来之不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