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童年命运悲惨的皇太子,屡次被废,但明朝大地依然“我主沉浮”

说起明朝的皇帝 , 像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皇帝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 , 但是对于明宪宗朱见深的了解程度 , 可能更多也只是局限于当年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了 。
朱见深|童年命运悲惨的皇太子,屡次被废,但明朝大地依然“我主沉浮”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边局势刚稳定下来 , 另一边就出来个“皇太后圣旨” , 内容是要任命还是庶长子的朱见深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作为太子 。而且这时候还没等礼部提出册封意见 , 孙太后就接着下达了正式的诏令 。
既然皇太后要立那就立吧 , 但这时的朱见深还不到两岁大呢!古代的后宫历来就是勾心斗角 , 母凭子贵更是一个寻常情况 。首先 , 时任监国的朱祁钰的母亲是吴氏 , 而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至今生死未知 , 万一真的发生意外 , 而朱祁钰当上了皇帝 , 自己的地位自然会下降 。
而将朱见深立为太子 , 就算孙太后的的儿子朱祁镇死了 , 那继承皇位的也是自己的长孙朱见深 。而且此事早在周朝就有先例 , 当时就是周武王去世后 , 由年幼的周成王继位 , 再辅以周工和召公的辅佐 。所以 , 孙太后的此番举动也未招来什么抗议 。
监国朱祁钰易储
实话说 , 大多是女人在政治方面的造诣还是相对要差一些的 , 尤其孙太后与吕后和武则天等女强人比 , 也是难以望其项背 。就在孙太后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的时候 , 也就是朱见深刚当上太子的第四天 , 孙太后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满朝文武的奏疏 。
这封诏书总结起来就是要推翻孙太后的美好蓝图 , 纵使孙太后有千万的不满 , 可又怎会是那么一帮“老家伙”的对手 。于是 , 监国朱祁钰只好“被迫营业” , 登上皇位后称为明代宗景泰帝 。
朱见深|童年命运悲惨的皇太子,屡次被废,但明朝大地依然“我主沉浮”
文章图片

按照惯例来说 , 皇帝的父亲才能叫做太上皇 。但是朱祁钰认为 , 如果朱见深称帝 , 那么以新任皇帝的名义将朱祁镇叫做太上皇 , 然后把朱见深废掉 , 自己再称帝 , 确实不太适合 , 而且也违传统 , 但是如果自己直接即位 , 本是朱祁镇弟弟的自己 , 又等于是自降辈分了 。
后来 , 朱祁钰刚刚即位时 , 就发布了一道诏书 , 在强调了内忧外患的局势后 , 又加入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口谕 , 大意就是朱祁钰年长又贤明 , 所以更加适合皇位 。
等到后来朱祁镇成功回朝复辟后 , 也只是说朱祁钰是“贪天位” , 并没有对那段口谕说什么 , 由此也可见这段应该具有较高程度的真实性 。
但是 , 无论如何来说 , 朱祁钰的即位对朱见深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虽然整个皇宫和朝堂都是在勾心斗角 , 但是这时才只有两岁大的朱见深 , 显然对这一切都是毫无概念 。
朱祁钰即位后 , 重用于谦 , 而于谦也没让其失望 , 成功保卫京城后 , 又在多次战斗中击败瓦剌 。而瓦剌眼见局势逆转 , 便主动提出把明英宗朱祁镇给放回来 , 并以此当做自己议和的筹码 。
要只说议和还好 , 可又说把英宗朱祁镇放回来 , 可就不行了 。最终也是在于谦三番五次的劝说下 , 朱祁钰才同意派使臣将英宗接回 。明英宗朱祁镇凯旋后 , 虽被尊称为太上皇 , 可是却被软禁起来 , 而且一举一动都受到了朱祁钰的监视 。

推荐阅读